同怎么讀 同的意思

漢字 | 同 |
---|---|
讀音 |
|
注音 | ㄊㄨㄥˊ|ㄊㄨㄥˋ |
部首 | [口] 口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6 部外:3 |
異體字 | 仝 詷 ?? |
字形結構 | 半包圍結構 |
繁體字形 | 衕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40C |
其它編碼 | 五筆:mgkd 倉頡:bmr 鄭碼:ld 四角:77220 |
筆順編碼 | 251251 |
筆順筆畫 | 丨フ一丨フ一 |
筆順名稱 | 豎 橫折鉤 橫 豎 橫折 橫 |
同字的意思
1.相同;一樣:同類。同歲。同工同酬。大同小異。條件不同。同是一雙手,我為什么干不過他?
2.跟…相同:同上。同前。“弍”同“二”。
3.共同:一同。會同。陪同。
4.一同;一齊(從事):同甘苦,共患難。我們倆同住一個宿舍。
5.引進動作的對象,跟“跟”相同:有事同群眾商量。
6.引進比較的事物,跟“跟”相同:他同哥哥一樣聰明。今年的氣候同往年不一樣。
7.表示與某事有無聯系,跟“跟”相同:他同這件事無關。
8.表示替人做事,跟“給”相同:這封信我一直同你保存著。你別著急,我同你出個主意。
9.表示聯合關系,跟“和”相同:我同你一起去。
10.姓。
[tòng]見〖胡同〗。
同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同
tóng ㄊㄨㄥˊ
一樣,沒有差異;相同。同一(a.一致,統一;b.共同的一個或一種)。同儕(同輩)。同庚(同歲)。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單位工作的人;b.同行業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敵愾。同工異曲。同室操戈。情同手足。 共,在一起(從事):共同。同學。同步。殊途同歸。同舟共濟。 和,跟:同流合污。 姓。其它字義
● 同
tòng ㄊㄨㄥˋ
◎ 〔胡同〕同“胡”。
英語 same, similar; together with
德語 ?hnlich (Adj)?,gleich, wie ,zusammen mit
法語 avec,pareil,identique,similaire,ensemble,conjointement
同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同 tóng
〈動〉
(1) (會意。從冃,從口。冃( mào),重復。本義:聚集)
(2) 同本義 [converge]
同,合會也。——《說文》
同重體合類。——《墨子·經上》
同人親也。——《易·雜卦》
六曰同衣服。——《周禮·大司徒》
(3) 又如:云同(云彩聚集);同天(共存于人世間);同合(使相一致;融會);同流(諸水合流)
(4) 相同,一樣,共同(側重于同樣,齊一) [be the same as]
同事之人,不可不審察也。——《韓非子·說林上》
鳥獸不可與同群。——《論語·微子》
同予者何人。——宋· 周敦頤《愛蓮說》
同于真耶。——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同于幻耶。
(5) 又如:同心戮力(同心合力);同功一體(功績地位一樣);同號(稱號相同;運算符號相同);同愾(相同的憤慨);同義(仁義或道義相同);同義字(意義相同的字);同源字(音、義相同或相近)
(6) 參與;一起干某事 [participate in;share]
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者,則軍士惑矣。——《孫子·謀攻》
(7) 又如:同舉(一同舉薦);同樂(一同娛樂);同棲(一同棲息);同休(同享福祿);同枕(共枕而臥);同利(共享利益);同車(同乘一車);同室(同居一室)
(8) 共,共一個 [in common]
上下同欲者勝。——《孫子·謀政》
俗之同病。——清· 劉開《問說》
同社諸君子。——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以同姓為吾后。——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9) 又如:同福(共同的福祿)
(10) 齊一;統一 [uniform;unified;unitary]
死去方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宋· 陸游《示兒》
詞性變化
◎ 同 tóng
〈副〉
(1) 共同。到一處[together;jointly]
同行十二年。——《樂府詩集·木蘭詩》
同是宦游人。——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少同學。——明· 魏禧《大鐵椎傳》
既同寢。
(2) 又如:同參(共同參與);同晷(同受日光照耀);同獎(共同輔助);同慶(共同慶賀);同進(一同前進);同舉(一同舉薦);同來同去;同吃同住;同宿;同游
◎ 同 tóng
〈名〉
(1) 中國古代諸侯朝見天子的六禮之一。每隔十二年,諸侯一齊來朝見天子叫“同” [tong]
奠此中國,四夷來同。——王安石《贈賈魏公神道碑》
(2) 中國古代土地面積單位,地方百里為同 [a unit of land measurement]
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國一同。——《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3) 中國古代爵一類的酒器 [wine vessel]
(4) 姓
◎ 同 tóng
〈介〉
(1) 引進共同行動者 [with]。
(2) 如:我同你去;我同她說話
(3) 給,為 [for]
合共還他三十六,還要同他做一年。——《中國歌謠資料》
◎ 同 tóng
〈連〉
(1) 和,表示并列關系 [and;with]。
(2) 如:我同農民;教師同塾師
(3) 另見 tòng
基本詞義
◎ 同
(1) 衕 tòng
(2) ——見“胡同” hútòng
(3) 另見 tóng
同字的辭典解釋
會合、聚集。如:「會同」。《說文解字·??部》:「同,合會也。」唐·錢起〈送鐘評事應宏詞下第東歸〉詩:「勸君稍盡離筵酒,千里佳期難再同。」
統一、齊一。《書經·舜典》:「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陸游〈示兒〉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一齊分享、從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難。」《孫子·謀攻》:「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者,則軍士惑矣。」
贊成。如:「贊同」、「同意」。
形一樣的。如:「同類」、「相同」、「同工同酬」。
副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唐·李白〈長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連和、與、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電影。」
名和諧、和平。如:「促進世界大同」。《禮記·禮運》:「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契約。如:「合同」。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ㄊㄨㄥˋtòng名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康熙字典解釋
同【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畫:6畫,部外筆畫:3畫
《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桐。《說文》合會也。《玉篇》共也。《廣韻》①也。《易·同人》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書·益稷》敷同日奏罔功。
又《廣韻》齊也。《書·舜典》同律度量衡。《詩·小雅》我馬旣同。
又聚也。《詩·小雅》獸之所同。《傳》同猶聚也。
又和也。《禮·禮運》是謂大同。《註》猶和也,平也。
又《周禮·春官·大司樂》六律六同。《註》六律合陽聲者,六同合隂聲者。
又《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註》律以竹,同以銅。言助陽宣氣,與之同也。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詩·小雅》赤芾金舄,會同有繹。
又《周禮·地官·小司徒·井牧其田野註》司馬法曰:十成爲終,十終爲同,同方百里。《疏》謂之爲同者,取象震雷百里所聞同,故名百里爲同也。
又爵名。《書·顧命》上宗奉同瑁。《註》同,爵。瑁,圭也。
又州名。《廣韻》漢馮翊地有九龍泉,泉有九源,同爲一流,因以名之。《韻會》後魏以灃水攸同名州。
又《正韻》通也。《莊子·在宥篇》聞廣成子在于空同之上。《註》呂吉甫曰:空同之上,無物而大通之處也。
又姓。《正字通》唐有同谷。
又《盧仝詩》仝不仝,異不異,是謂大仝而小異。
又通作童。《列子·黃帝篇》狀與我童者,近而愛之。狀與我異者,疏而畏之。
又《釋文》徒貢切,音洞。與詷同。《禮·祭統》鋪筵設同幾,爲依神也。《註》同之言詷也。《疏》同之言詷也者,若單作同字,是齊同之同,非詷共之詷。若詷共之詷,則言旁作同。漢魏之時,字義如此,今則總爲一字。
又葉徒黃切,音唐。《??琳·答客難》六合咸熙,九州來同。倒載干戈,放馬華陽。①字作北下??。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同【卷七】【??部】
合會也。從??從口。徒紅切〖注〗臣鉉等曰:同,爵名也。《周書》曰:“太保受同嚌,故從口。”史籀亦從口。李陽冰云:“從口。”非是
說文解字注
(同)合會也。從??口。口皆在所覆之下。是同之意也。徒紅切。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