恫怎么讀 恫的意思

漢字 | 恫 |
---|---|
讀音 |
|
注音 | ㄉㄨㄥˋ |
部首 | [忄] 豎心旁 |
筆畫 | 總筆畫:9 部外:6 |
異體字 | 恿 挏 痌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606B |
其它編碼 | 五筆:nmgk 倉頡:pbmr 鄭碼:uld 四角:97020 |
筆順編碼 | 442251251 |
筆順筆畫 | 丶丶丨丨フ一丨フ一 |
筆順名稱 | 點 點 豎 豎 橫折鉤 橫 豎 橫折 橫 |
恫字的意思
恐懼;嚇唬:恫恐。恫嚇。
[tōng]哀痛;痛苦。
恫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恫
dòng ㄉㄨㄥˋ
◎ 〔恫嚇(hè)〕恐嚇,嚇(xià )唬。
英語 in pain, sorrowful
法語 crainte,peur,douleur
恫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恫 dòng
〈動〉
(1) 恐懼 [fear]
惠于宗公,神罔時怨,神網時恫。——《詩·大雅·思齊》
國大亂,百姓恫恐。——《史記·燕世家》
(2) 又如:恫震(震驚);恫恐(恐懼);恫懼(恐懼);恫脅(恐嚇威脅);恫駭(恐嚇,嚇唬);恫喝(— hè)(恐嚇)
(3) 同“挏”。推動 [promote]。如:恫擾(動亂)
(4) 另見 tōng
基本詞義
◎ 恫
痌 tōng
〈動〉
(1) 悲痛;傷心 [grief;sorrow]
恫,痛也。——《說文》
乃奉其恫。——《書·盤庚上》
神罔時恫。——《詩·大雅·思齊》
哀恫中國。——《詩·大雅·思柔》
國大亂,百姓恫恐。——《史記·燕世家》
(2) 又如:恫怨(哀痛怨恨);恫悔(痛悔);恫憂(悲痛憂傷);恫瘝(恫矜,恫鰥。病痛,疾苦)
(3) 呻吟 [groan]
今痛而呻者,江南俗謂之呻喚, 關中俗謂之呻恫。—— 唐· 顏師古《匡謬正俗》
(4) 另見 dòng
恫字的辭典解釋
傷痛、哀痛。《詩經·大雅·桑柔》:「哀恫中國,具贅卒荒。」《文選·張衡·思玄賦》:「尚前良之遺風兮,恫后辰而無及。」
名悲痛。《聊齋志異·卷二·嬰寧》:「君倘不惜煩賣,使地下人消此怨恫。」
恫ㄉㄨㄥˋdòng參見「恫喝」、「恫嚇」等條。
康熙字典解釋
恫【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6畫
《唐韻》《正韻》他紅切《集韻》《韻會》他東切,??音通。《說文》痛也。從心同聲。《詩·大雅》神罔時恫。《集韻》或作痌恿。
又呻吟也。《顏師古·正俗》關中謂呻吟爲呻恫。
又《集韻》吐孔切,音捅。義同。
又《廣韻》《韻會》??徒弄切,音洞。憁恫。不得志也。《史記·蘇秦傳》恫疑虛喝。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恫【卷十】【心部】
痛也。一曰呻吟也。從心同聲。他紅切
說文解字注
(恫)痛也。大雅思齊傳曰。恫。痛也。康誥。恫鰥乃身。從心。同聲。他紅切。九部。一曰呻吟也。呻吟見口部。匡謬正俗曰。太原俗呼痛而呻吟爲通喚。周書痌瘝是其義。江南謂呻喚。關中謂呻恫。按前說可包後說。此等恐皆後人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