愆怎么讀 愆的意思

漢字 | 愆 |
---|---|
讀音 |
|
注音 | ㄑㄧㄢ |
部首 | [心] 心字底 |
筆畫 | 總筆畫:13 部外:9 |
異體字 | ? ? 諐 ?? ?? ?? ?? ?? ?? ?? ?? ?? ?? ?? ?? ?? |
字形結構 | 上下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6106 |
其它編碼 | 五筆:tifn|tign 倉頡:hnp 鄭碼:oivw 四角:21332 |
筆順編碼 | 3324411124544 |
筆順筆畫 | ノノ丨丶丶一一一丨丶フ丶丶 |
筆順名稱 | 撇 撇 豎 點 點 提 橫 橫 豎鉤 點 斜鉤 點 點 |
愆字的意思
1.罪過;過失:以贖前愆。
2.錯過;耽誤:愆期。
愆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愆
qiān ㄑㄧㄢˉ
罪過,過失:愆忒。愆尤。罪愆。耽誤:愆期。愆滯。過:愆伏(天氣冷暖失調,多指大旱或酷暑,有變化無常的意思)。英語 a fault, mistake, error, transgression
德語 Fehler, Mangel (S)
愆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愆 qiān
〈名〉
(1) (形聲。從心,衍聲。本義:過錯;罪過)
(2) 同本義 [fault;sin]
愆,過也。——《說文》
失所為愆。——《左傳·哀公十六年》
不愆不忘。——《詩·大雅·假樂》
街亭之役,咎由 馬謖,而君引愆。——《三國志·諸葛亮傳》
(3) 又如:愆鎖(罪鎖);愆戾(過失;罪咎);愆尤(過失,罪咎);愆忒(差錯);愆罪(罪咎,罪過);愆殃(過失,罪惡);愆負(過失);愆過(罪惡,罪過)
(4) [引起的] 原因 [cause]
淚出羞澀疼痛甚,大人肝腎虛風愆。——《醫宗金鑒》
詞性變化
◎ 愆 qiān
〈動〉
(1) 違背、違反 [violate]。又如:愆忘(違反);愆面(久違,久未見面);愆位(未能堅守工作崗位,克盡職責);愆義(違反道義)
(2) 超過;延誤 [pass the appointed time;delay]
愆期。——《易·歸妹》
冬無愆陽。——《左傳·昭公四年》
不愆于素。——《左傳·宣公十一年》
匪我愆期。——《詩·衛風·氓》
(3) 又如:愆亢(久旱);愆陽(陽氣過盛);愆晴(久雨未晴);愆程(誤了預定的旅程);愆懸(失期不至);愆候(失時);愆素(越過原來計劃)
(4) 失掉,喪失 [lose;miss]
王昏不若,用愆厥位。——《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天時有愆伏。——宋· 沈括《夢溪筆談》
(5) 又如:愆德隳好(喪失道義,破壞友好);愆伏(陰陽失調);愆和(失和)
(6) 通“騫”。虧,損 [ruin;be defective]
不愆不忘,率由舊章。——《詩·大雅·假樂》
茍傷廉而愆義。——陸機《文賦》
愆字的辭典解釋
過失、罪過。如:「愆尤」、「罪愆」。《論語·季氏》:「侍于君子有三愆。」《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街亭之役,咎由馬謖,而君引愆,深自貶抑。」
動耽擱、錯過。《文選·謝混·游西池詩》:「美人愆歲月,遲暮獨如何?」《聊齋志異·卷一一·王者》:「途中被雨,日暮愆程。」
形過期的。《國語·吳語》:「舍其愆令,輕其征賦。」
康熙字典解釋
愆【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9畫
〔古文〕??《廣韻》去乾切《集韻》丘虔切《正韻》苦堅切,??音騫。《說文》過也。《增韻》差??也。
又罪也,失也。《書·伊訓》惟茲三風十愆。《註》過也。
又惡疾曰愆。《左傳·昭二十六年》王愆于厥身。
又葉起巾切,音?。《詩·小雅》我孔熯矣,式禮莫愆。工祝致告,徂賚孝孫。《韓愈·祭兄文》其不有年,以補我愆。葉上墳恩原奔。
又葉起淺切,音遣。《詩·小雅》伐木于阪。釃酒有衍。籩豆有踐,兄弟無遠。民之失德,乾餱以愆。《揚子·太??經》井無幹,水直衍,匪溪匪谷,終於愆。或作諐。亦作??。《說文》《集韻》又作?。籀作??。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愆【卷十】【心部】
過也。從心衍聲。?,或從寒省。??,籒文。去虔切〖注〗諐。
說文解字注
(愆)過也。過者、度也。凡人有所失、則如或梗之有不可徑過處。故謂之過。從心。衍聲。去?切。十四部。
(?)或從寒省。寒聲。
(諐)籒文。從言、??聲。過在多言。故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