拊怎么讀 拊的意思

漢字 | 拊 |
---|---|
讀音 |
|
注音 | ㄈㄨˇ |
部首 | [扌] 提手旁 |
筆畫 | 總筆畫:8 部外:5 |
異體字 | ? ? 捬 撫 |
字形結構 | 左中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62CA |
其它編碼 | 五筆:rwfy 倉頡:qodi 鄭碼:dnds 四角:54000 |
筆順編碼 | 12132124 |
筆順筆畫 | 一丨一ノ丨一丨丶 |
筆順名稱 | 橫 豎鉤 提 撇 豎 橫 豎鉤 點 |
拊字的意思
1.拍:拊掌(拍手)。
2.古又同“撫慰”的“撫”。
拊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拊
fǔ ㄈㄨˇ
拍:拊掌大笑。古同“撫”,安撫,撫慰。器物的柄。英語 slap; pat; tap; handle of a vessel
法語 frapper,tapoter,caresser
拊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拊 fǔ
〈動〉
(1) (形聲。從手,付聲。本義:撫摸)
(2) 同本義 [stroke;fondle]
拊,揗也。——《說文》。段注:“揗者,摩也。古作‘拊揗’,今作‘撫循’,古今字也。堯典曰:“擊石拊石”,拊輕擊重,故分言之。”。
主拊其背曰:“行矣!”——《漢書·外戚傳上》
(3) 又如:拊捫(撫摸);撫式(用手按車板)
(4) 拊掌:拍手。表示驚訝,惱怒或歡喜 [clap]
阿母大拊掌:“不圖子自歸!”——《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拊手(拍手;鼓掌);拊心(撫胸;拍胸);拊髀(拍大腿);拊床(拍床);拊背(輕拍肩背);拊嗟(拍手嗟嘆);拊噪(拍手歡呼);拊翼(拍打翅膀)
(6) 通“撫”
(7) 體恤撫慰 [placate]
王巡三軍,拊而勉之。——《左傳·宣公十二年》
勉慰痍傷,拊巡饑渴。——顏延之《陽給事誄》
(8) 又如:拊愛(愛撫);拊綏(安撫);撫揖(撫慰揖安);拊恤(撫恤);拊循(安撫,撫慰);拊視(撫愛照顧);拊勞(慰勞)
(9) 撫摸 [stroke;fondle]
視不得其所堅,而得其所白者,無堅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堅[者],無白也。——《公孫龍子·堅白論》
(10) 擊 [strike]。如:拊楗(擊斷門戶的插閂;指入內偷盜);拊搏(敲擊樂器);拊鼓(擊鼓);拊節(擊節);拊膺(捶胸);拊缶(擊缶)
(11) 撫養 [foster]。如:拊育(撫育);拊養(撫養);拊傴(撫養憐愛)
(12) 彈奏 [play]。如:拊弦(彈琴);拊樂(奏樂)
拊字的辭典解釋
撫摸。《漢書·卷三五·吳王劉濞傳》:「獨悔,業已拜,因拊其背。」《文選·曹植·雜詩六首之六》:「拊劍西南望,思欲赴太山。」
拍打、輕擊。《書經·益稷》:「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公拊楹而歌。」
撫育。《詩經·小雅·蓼莪》:「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通「撫」。
撫慰、撫恤。《左傳·宣公十二年》:「王巡三軍,拊而勉之。」《戰國策·齊策四》:「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
名器物的把柄。《禮記·少儀》:「刀卻,刃授穎,削授拊。」
古代一種打擊樂器,即搏拊。《周禮·春官·大師》:「帥瞽登歌,令奏擊拊。」
康熙字典解釋
拊【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5畫
《唐韻》芳武切《集韻》《韻會》斐父切,??音撫。《說文》揗也。《詩·小雅》拊我畜我。《左傳·宣十二年》王巡三軍,拊而勉之。通作撫。
又擊也,拍也。《書·益稷》予擊石拊石。《蔡傳》石磬也。重擊曰擊,輕擊曰拊。《儀禮·士喪禮》婦人拊心不哭。
又樂器名。《禮·樂記》弦匏笙簧,會守拊鼓。《註》拊者,以韋爲表,裝之以糠。一名相。今齊人或謂糠爲相。《周禮·春官·大師》大祭祀,帥瞽登歌,令奏擊拊。《註》拊形如鼓。
又器把曰拊,手執處也。《禮·少儀》弓則以左手屈韣執拊。《疏》拊,弓把也。《又》削授拊。《疏》削謂曲刃,拊謂削把。
又《集韻》方遇切,音付。以手著物也。或作捬。
又彼口切。與?同。衣上撲也。
又風無切,音膚。《前漢·藝文志》泰始黃帝扁鵲兪拊方。《註》黃帝時醫也。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拊【卷十二】【手部】
揗也。從手付聲。芳武切
說文解字注
(拊)揗也。揗者、摩也。古作拊揗。今作撫循。古今字也。堯典曰。擊石拊石。拊輕擊重。故分言之。又臯陶謨搏拊、樂器名。明堂位作拊搏。從手。付聲。芳武切。古音在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