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怎么讀 拿的意思

漢字 | 拿 |
---|---|
讀音 |
|
注音 | ㄋㄚˊ |
部首 | [手] 手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0 部外:6 |
異體字 | ? 拏 挐 搻 ?? |
字形結構 | 上下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62FF |
其它編碼 | 五筆:wgkr 倉頡:orq 鄭碼:odjm 四角:80502 |
筆順編碼 | 3412513112 |
筆順筆畫 | ノ丶一丨フ一ノ一一丨 |
筆順名稱 | 撇 捺 橫 豎 橫折 橫 撇 橫 橫 豎鉤 |
拿字的意思
1.用手或用其他方式抓住、搬動(東西):他手里拿著一把扇子。把這些東西拿走。
2.用強力取;捉:拿下敵人的碉堡。拿住一個小偷。憑他多年的教學經驗,這門課他拿得下來。
3.掌握:拿權。拿事。這事兒你拿得穩嗎?
4.刁難;要挾:這件事誰都干得了,你拿不住人。
5.裝出;故意做出:拿架子。拿腔作勢。
6.領取;得到:拿工資。拿一等獎。
7.強烈的作用使物體變壞:這塊木頭讓藥水拿白了。堿擱得太多,把饅頭拿黃了。
8.引進所憑借的工具、材料、方法等,意思跟“用”相同:拿尺量。拿眼睛看。拿事實證明。
9.引進所處置或所關涉的對象:別拿我開玩笑。
拿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拿
ná ㄋㄚˊ
用手取,握在手里:拿筆。拿槍。掌握,把握:拿主意。拿權。拿手。挾(xié)制:拿捏(故意刁難人,要挾人)。拿大(自以為比別人強,看不起人,擺架子)。侵蝕,侵害:讓藥水拿白了。逮捕,捉:拿獲。擒拿。拿問。攻下,占領:一定要把敵人的碉堡拿下來。介紹,引出對象,相當于“把”:我拿你當親人看待。介詞,引出所憑借的工具、材料、方法等,相當于“用”:拿筆來寫。英語 take, hold, grasp; bring; with
德語 beherrschen, f?hig zu etwas sein (V)?,halten, festhalten (V)?,nehmen, fassen (V)
法語 prendre,tenir,capturer,saisir
拿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拿
挐 ná
〈動〉
(1) (會意。手合起來,表示握持,字本作“挐”。從手。奴聲。本義:握持)
(2) 同本義 [hold;take]
手里拿串拍板。——《水滸傳》
(3) 又如:從架上拿書;用鉗子拿釘子;他拿起帽子和大衣走了;別拿我的東西
(4) 捉拿 [arrest;catch]
差人拿不將他來;差人都合他是一個人,誰肯拿他?——《醒世姻緣傳》
(5) 又如:緝拿(搜查捉拿);拿不將(拿不了);拿究(捉拿查究);拿捕(捉拿;逮捕);拿訪(捉拿查訪);拿送(逮捕解送);拿解(逮捕解送)
(6) 矜持;擺 [put on]。如:拿一手(擺架子;要挾);拿三撇四(裝模作樣);拿身分(猶言擺架子);拿腔(拿喬。裝腔作勢);拿捻(故作姿態)
(7) 刁難 [make things difficult for sb.]
因怕金桂拿他,所以不敢透漏。——《紅樓夢》
(8) 如:拿把;拿捏
(9) 把握 [grasp;be sure of]。如:拿準(十分有把握);拿穩(有把握;沉著)
(10) 攻克;俘獲 [capture]。如:拿下敵人的碉堡
(11) 用手把一件東西從一處轉移到另一處 [bring]。如:拿回家
(12) 用…手段表現或運用權力 [wield]。如:拿錢墊人(以錢壓人);拿權
(13) 提起;舉起;抬;吊 [lift]。如:他也不管人臉上過得去過不去,咳了一聲,拿起腳就走了
詞性變化
◎ 拿 ná
〈介〉
(1) 引進動作、行為所憑借的工具、材料或方法等。相當于“用” [with]。如:拿事實說話
(2) 引進所處置的對象,相當于“把” [equivalent to]。如:別拿他當小孩
(3) 和“來說”、“來講”連用,舉出要說明的事物或情況 [for example]。如:拿我們來說,缺勤是極少的 注:“紛挐”的“挐”不作“拿”
拿字的辭典解釋
用手取物或持物。《老殘游記·第四回》:「一手提著燈籠,一手拿著個雙紅名帖。」
捕捉。如:「緝拿」、「捉拿人犯」。《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你這孩子,才叫狗拿耗子呢!」
用。《儒林外史·第一回》:「老爺拿帖子請你,自然是好意。」
要挾、為難。《紅樓夢·第九一回》:「因怕金桂拿他,所以不敢透漏。」
掌握、主持。如:「拿權」、「拿主意」。
裝模作樣。如:「拿翹」、「拿架子」。《鏡花緣·第二回》:「一味花言巧語,這樣拿腔作勢未免太過分了。」
介把。《文明小史·第二四回》:「他幸而聲名不大,外國人不拿他放在心上。」
康熙字典解釋
拿【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6畫
俗拏字。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拿【卷十二】【手部】
牽引也。從手奴聲。女加切
說文解字注
(拏)持也。從手。奴聲。各本篆作挐。解作如聲。此與前文訓牽引之挐互譌也。今正。煩挐、紛挐字當從如。女居切。拏攫字當從奴。女加切。古音同在五部而形異。猶糸部有絮?二篆也。一曰誣也。方言曰。?哰、謰謱、拏也。郭注。言譇拏也。女加反。又曰。拏、楊州會稽之語也。或謂之惹。或謂之?。許言部曰。譇拏、羞窮也。方言及言部字皆從奴。亦可證篆體作挐之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