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怎么讀 浣的意思

漢字 | 浣 |
---|---|
讀音 |
|
注音 | ㄏㄨㄢˋ |
部首 | [氵] 三點水 |
筆畫 | 總筆畫:10 部外:7 |
異體字 | 澣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6D63 |
其它編碼 | 五筆:ipfq 倉頡:ejmu 鄭碼:vwbr 四角:33112 |
筆順編碼 | 4414451135 |
筆順筆畫 | 丶丶一丶丶フ一一ノフ |
筆順名稱 | 點 點 提 點 點 橫撇/橫鉤 橫 橫 撇 豎彎鉤 |
浣字的意思
1.洗:浣衣。浣紗。
2.唐代規定,官吏十天一次休息沐浴,將每月分為上浣、中浣、下浣。后來借作上旬、中旬、下旬的別稱。
浣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浣
huàn ㄏㄨㄢˋ
洗:浣衣。浣紗。浣雪。浣濯。中國唐代定制,官吏十天一次休息沐浴,每月分為上、中、下浣,后借作上旬、中旬、下旬的別稱。英語 to wash, to rinse
德語 waschen, w?ssern ,ausspülen, w?ssern
浣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浣
澣 huàn
〈動〉
(1) (形聲。從水,完聲。本義:洗衣服)
(2) 同本義 [wash]
浣,濯衣垢也。——《說文》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王維《山居秋暝》
(3) 又如:浣衣(洗衣);浣拭(洗滌擦拭);浣染(洗染)
(4) 洗滌,滌除 [wash;elimite]
湔浣腸胃。——《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5) 又如:浣雪(洗刷罪名)
詞性變化
◎ 浣 huàn
〈名〉
唐代定制,官吏十天一次休息、沐浴,每月分為上浣、中浣、下浣,后來借做上旬、中旬、下旬的別稱 [any of the three ten-day divisions of a month]
浣字的辭典解釋
洗滌、洗濯。《廣韻·上聲·緩韻》:「浣,濯也。」唐·王維〈洛陽女兒行〉:「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滌除、消除。唐·馬載〈岐陽逢曲陽故人話舊〉詩:「積愁何計遣?滿酌浣相思。」
名唐代官吏十天一次休息、沐浴,每月分上浣、中浣、下浣。後借作為上旬、中旬、下旬的別稱。明·張自烈《正字通·水部》:「澣(浣)?,俗以上澣、中澣、下澣為上旬、中旬、下旬,本唐官制十日一休沐,故白居易詩:『公假月三旬。』今皆襲用之。省作浣。」
浣ㄨㄢˇ?wǎn(一)?之又音。
康熙字典解釋
浣【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7畫
《唐韻》《集韻》??胡玩切,音換。濯衣垢也。一曰滌也。《史記·萬石君傳》身自浣滌。
又《廣韻》《正韻》胡管切《集韻》戸管切,??音緩。
又古緩切,音管。義??同。
又戸版切,音睆。水名,在江夏。《水經注》辱水,出于鳥山,俗謂之秀延水,東流得浣水口。
又江口。《廣輿記》雲南臨安府寧州有浣江。本作??亦作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