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怎么讀 溢的意思

漢字 | 溢 |
---|---|
讀音 |
|
注音 | ㄧˋ |
部首 | [氵] 三點水 |
筆畫 | 總筆畫:13 部外:10 |
異體字 | ? 洫 益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6EA2 |
其它編碼 | 五筆:iuwl 倉頡:etct 鄭碼:vuol 四角:38112 |
筆順編碼 | 4414313425221 |
筆順筆畫 | 丶丶一丶ノ一ノ丶丨フ丨丨一 |
筆順名稱 | 點 點 提 點 撇 橫 撇 點 豎 橫折 豎 豎 橫 |
溢字的意思
溢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溢
yì ㄧˋ
充滿而流出來:溢流。河水四溢。洋溢。充溢。溢于言表。過分:溢美。溢惡。溢譽。超出:溢出此數。古同“鎰”,古代重量單位。英語 overflow, brim over; full
德語 überflie?en, überfluten
法語 excessif,déborder,regorger,se répandre
溢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溢 yì
〈動〉
(1) (形聲。從水,益聲。本作“益”。象水從器皿中漫出。本義:水漫出來)
(2) 同本義 [overflow;brim over]
溢,器滿也。——《說文》
溢,盈也。——《爾雅》
溢,滿也。——《廣雅》。按,過滿為溢。
滿而不溢。——《考經·諸侯》
東流不溢,孰知其故?——《楚辭》
懼滿溢。——唐· 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溢于辭。——清· 黃宗羲《原君》
(3) 又如:溢決(水滿破堤);溢滿(平滿)
(4) 水泛濫成災,淹沒 [flood]
雖有兇旱水溢,民無菜色。——《禮記》
(5) 又如:溢涌(洪水騰涌)
(6) 滿,充塞 [be fill]。如:溢氣坌涌(才氣橫溢,噴涌而出);溢滿(充滿)
(7) 增加;提高 [increase]。如:溢滋(增加);溢課(外加賦稅)
詞性變化
◎ 溢 yì
〈形〉
(1) 過度,過分 [excessive]
夫兩喜必多溢美之言,兩怒必多溢惡之言。——《莊子》
(2) 又如:溢羨(過分的利潤);溢譽(過度的稱譽);溢惡(過分指責);溢利(過分的利益);溢分(過分);溢美(過分贊美);溢望(過分地希望)
(3) 過甚 [exaggerated]。如:溢尤(過甚);溢言(過甚的言辭);溢言虛美(過甚其辭、不符合實際地稱美)
(4) 非分 [overstepping one's bounds]。如:溢喜(分外的欣喜);溢志(非分的欲望);溢利(非分的盈利)
(5) 過多;超過 [surplus]。如:溢羨(過多的盈利);溢銷(超過額定銷售量);溢額(超額)
(6) 盛 [vigorous]。如:溢剛(旺盛強壯)
溢字的辭典解釋
液體漫出外流。《禮記·王制》:「雖有兇旱水溢,民無菜色。」《新唐書·卷九七·魏征傳》:「是歲,大雨,谷、洛溢,毀宮寺十九,漂居人六百家。」
泛指外流、流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四回》:「現在我們中國所用的全是墨西哥銀圓,利權外溢,莫此為甚!」
流露、充滿。如:「熱情洋溢」。《文選·陸機·文賦》:「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 盈耳。」
副過分、過度。如:「溢美」。漢·桓寬《鹽鐵論·錯幣》:「故人主積其食,守其用,制其有余,調其不足,禁溢羨,厄利涂,然后百姓可家給人足也。」南朝宋·鮑照〈征北世子誕育上疏〉:「不勝殊歡溢喜,謹奉表以聞。」
名量詞。古代計算重量的單位。二十兩為一溢。《戰國策·秦策一》:「白壁百 雙,黃金萬溢。」漢·高誘·注:「萬溢,萬金也。二十兩為一溢也。」通「鎰」。
康熙字典解釋
溢【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10畫
《唐韻》夷質切《集韻》《韻會》《正韻》弋質切,??音逸。《說文》器滿也。《爾雅·釋詁》溢,盈也。《孝經·諸侯章》滿而不溢。
又《爾雅·釋詁》溢,靜也。《疏》盈溢者宜靜。
又愼也。舍人曰:溢行之愼。
又洋溢也。《中庸》洋溢乎中國。
又匹溢,聲四散也。《王褒·洞簫賦》龢紛離其匹溢。
又《儀禮·喪服》朝一溢米。《註》二十四兩曰溢,爲米一升,二十四分升之一。
又《孔叢子·雜訓》兩手曰掬,一手曰溢。
又同鎰。《荀子·儒效篇》藏千溢之寶。
又通佾。《前漢·郊祀歌》千童羅舞成八溢。《註》溢,與佾同。列也。
又《集韻》食質切,音實。《儀禮》一溢米,劉昌宗讀。
又神至切,音示。《詩·周頌》假以溢我。徐邈讀。
又《韻補》葉於旣切,音意。《左思·魏都賦》沐浴福應,宅心醰粹,餘糧棲畝而勿收,頌聲載路而洋溢。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溢【卷十一】【水部】
器滿也。從水益聲。夷質切
說文解字注
(溢)器滿也。禮經一溢米注。二十兩曰溢。按謂二十兩溢者、謂滿於一斤、十六兩之外也。後人因製鎰字。從水。益聲。以形聲包會意也。夷質切。古音在十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