琀怎么讀 琀的意思
“琀”字共有1個讀音:
[hán]

漢字 | 琀 |
---|---|
讀音 |
|
注音 | ㄏㄢˊ |
部首 | [王] 王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1 部外:7 |
異體字 | 含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7400 |
其它編碼 | 五筆:gwyk 倉頡:mgoir 鄭碼:coxj 四角:18162 |
筆順編碼 | 11213445251 |
筆順筆畫 | 一一丨一ノ丶丶フ丨フ一 |
筆順名稱 | 橫 橫 豎 提 撇 捺 點 橫撇/橫鉤 豎 橫折 橫 |
琀字的意思
古代放在死者口中的玉。
琀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琀
hán ㄏㄢˊ
◎ 古代放在死者嘴里的珠玉等:“殯琀之物,一皆絕之。”
英語 gems of pearls formerly put into the mouth of a corpse
琀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琀 hán
〈名〉
(1) 古代塞在死者嘴里的珠玉 [jade piece put in the mouth of the dead upon burial]
琀,送死口中玉也。——《說文》
玉貝曰琀。——《荀子·大略》
(2) 字本作“含”
含者何?口實也。——《公羊傳·文公五年》
琀字的辭典解釋
琀ㄏㄢˋhàn名
古代置于死者口中的玉、貝等物。同「含 」(二)?。《說文解字·玉部》:「琀,送死口中玉也。」清·徐珂《清稗類鈔·鑒賞類·陳原心藏古玉八十一事》:「入土重出之玉,世謂之舊玉。更有古時含殮之器,謂之琀玉。」
康熙字典解釋
琀【午集上】【玉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7畫
《唐韻》《韻會》《正韻》??胡紺切,音憾。《說文》賵賻琀襚,皆贈喪之物。珠玉曰琀。
又或作含。《周禮·春官·典瑞》共含玉。《註》含玉柱左右顚,及在口中者。
又通作唅。《晉書·皇甫謐傳》??唅之物。
又《集韻》胡南切,音含。義同。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琀【卷一】【玉部】
送死口中玉也。從玉從含,含亦聲。胡紺切
說文解字注
(琀)送死口中玉也。典瑞曰。大喪共飯玉、含玉。注。飯玉、碎玉以雜米也。含玉、柱左右顚及在口中者。雜記曰。含者執璧將命。則是璧形而小耳。穀梁傳曰。貝玉曰含。按琀、士用貝。見士喪禮。諸矦用璧。見雜記。天子用玉。從王含。含亦聲。胡紺切。古音在七部。經傳多用含。或作唅。
琀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琀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