袒怎么讀 袒的意思

漢字 | 袒 |
---|---|
讀音 |
|
注音 | ㄊㄢˇ |
部首 | [衤] 衣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0 部外:5 |
異體字 | 亶 但 襢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8892 |
其它編碼 | 五筆:pujg 倉頡:lam 鄭碼:wtka 四角:36210 |
筆順編碼 | 4523425111 |
筆順筆畫 | 丶フ丨ノ丶丨フ一一一 |
筆順名稱 | 點 橫撇/橫鉤 豎 撇 點 豎 橫折 橫 橫 橫 |
袒字的意思
1.脫去或敞開上衣,露出(身體的一部分):袒露。袒胸露臂。
2.袒護:偏袒。
袒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袒
tǎn ㄊㄢˇ
脫去上衣,露出身體的一部分:袒露。不公正地維護一方:袒護。偏袒。左袒。英語 strip; lay bare; bared; naked
德語 abnehmen, ausziehen
袒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袒
襢 tǎn
〈動〉
(1) (形聲。從衣,旦聲。本義:綻開)
(2) 同本義 [burst;splig]
袒,衣縫解也。——《說文》
(3) 脫去上衣,露出身體的一部分 [strip oneself naked to the waist]
乃右肉袒于廟門之東。——《儀禮·遂覯禮》
勞毋袒。——《禮記·曲禮》
袒右。——《史記·陳涉世家》
袒胸露乳。——明· 魏學洢《核舟記》
(4) 又如:袒臂(袒露胳膊。表示奮發、激昂或愿意歸降);袒肉(脫去上衣,裸露肢體。古人謝罪或祭禮時的一種表示);袒肩(袒膊。袒露右肩);袒開(袒露解開)
(5) 古代行禮時脫去上衣的左袖,露出裼衣 [expose arm]
于是漢王為義帝發喪,袒而大哭。——《漢書·高帝紀》
(6) 又如:袒左(古代行禮時,袒出上衣之左袖,以左袖插入前襟之右,而露出裼衣,或袒所有衣服之左袖,而露出左臂。古代凡禮事皆左袒);袒免親(指五服以外的遠親);袒哭(袒左痛哭。古代哀悼死者的一種表示);袒裘(謂在君之側袒出正服、裼衣、皮衣的左袖而露出中衣。是一種違禮不敬之舉);袒裼(脫去上衣左袖,露出內衣)
詞性變化
◎ 袒 tǎn
〈動〉
(1) 表白 [vindicate]。如:袒開(毫無掩飾地敞開);袒蕩(垣率,不做作)
(2) 偏袒 [give unprincipled support to]。如:袒庇(袒護包庇);袒護 “襢”
(3) 另見 zhàn
袒字的辭典解釋
裸露。如:「袒腹」、「袒胸」。《左傳·莊公八年》:「袒而示之背。」
偏護。如:「偏袒」、「袒護」。唐·柳宗元〈奉平淮夷雅表〉:「士獲厥心,太袒高驤。」《清史稿·卷四二八·秦定三傳》:「福濟所恃惟兩軍,難左右袒,軍饑且渙。」
表露、表白。如:「袒懷」、「袒露心事」。
康熙字典解釋
袒【申集下】【衣部】 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5畫
《唐韻》徒旱切《集韻》《韻會》蕩旱切,??音但。袒裼也。《禮·曲禮》冠母免,勞毋袒。《儀禮·鄕射禮》司射適堂西,袒決遂。《註》袒,左免衣也。《疏》凡事無問吉兇,皆袒左,惟有受??袒右。
又《楞嚴經》佛乞食王城,偏袒右肩。
又《釋名》汗衣,或曰鄙袒,或曰羞袒,作之用六尺裁足覆胷背,言羞鄙于袒而衣此耳。
又《廣韻》丈莧切。同綻,衣縫解也。詳?字註。
又與襢通。詳襢字註。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袒【卷八】【衣部】
衣縫解也。從衣旦聲。丈莧切
說文解字注
(袒)衣縫解也。許書無綻字。此卽綻字也。許書但裼字作但。不作袒。今人以袒爲袒裼字。而但袒二篆本義俱廢矣。內則曰。衣裳綻裂。綻或作?。鄭曰。綻猶解也。綻尙未解而近於解。故曰猶。俗語引伸爲飽滿?裂之偁。按袒爲衣縫解。故從衣。?爲補縫。故從糸。音同而義相因也。從衣。旦聲。丈莧切。十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