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怎么讀 褚的意思

漢字 | 褚 |
---|---|
讀音 |
|
注音 | ㄓㄨˇ|ㄔㄨˇ |
部首 | [衤] 衣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3 部外:8 |
異體字 | ?? 禇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891A |
其它編碼 | 五筆:pufj 倉頡:ljka 鄭碼:wtbm 四角:34260 |
筆順編碼 | 4523412132511 |
筆順筆畫 | 丶フ丨ノ丶一丨一ノ丨フ一一 |
筆順名稱 | 點 橫撇/橫鉤 豎 撇 點 橫 豎 橫 撇 豎 橫折 橫 橫 |
褚字的意思
姓。
[zhǔ]1.絲綿。
2.在衣服里鋪絲綿。
3.口袋。
褚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褚
zhǔ ㄓㄨˇ
用絲綿裝衣服。 囊袋。 古同“儲”,貯藏。 古代覆蓋棺材的紅布:褚幕。其它字義
● 褚
chǔ ㄔㄨˇ
◎ 姓。
英語 bag, valise; stuff, pad; surname
德語 Chu (Eig, Fam)
法語 (nom de famille)?,rembourrage (vêtements)?
褚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褚 chǔ
〈名〉
(1) 姓
(2) 另見 zhǔ
基本詞義
◎ 褚 zhě
〈名〉
(1) 古代稱兵卒 [soldier]
褚,卒也。——《說文》。徐灝曰:“卒謂之褚者,因其著赭衣而名之也。”
(2) 又如:褚伍(褚五。泛指軍隊;行伍)
(3) 另見 chǔ;zhǔ
基本詞義
◎ 褚 zhǔ
〈動〉
(1) 把絲棉裝入衣服 [be lined with silk waddings]
褚,一曰裝衣。——《說文》
置荀罃褚中。——《左傳·成公三年》
以錦裝衣曰褚。——《漢書·南粵王傳》注
褚,裝衣也。——《玉篇》
(2) 儲藏。通“貯” [store]
取我衣冠而褚之。——《左傳·襄公三十年》
詞性變化
◎ 褚 zhǔ
〈名〉
(1) 絲綿衣服 [silk wadding clothes]
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下褚二十衣遺王。——《漢書·南越王趙佗傳》
(2) 又如:褚衣(綿衣)
(3) 囊,袋 [bag]
有商人置諸褚中,展轉入東林。——《南史》
(4) 又如:褚橐(褚囊。盛書的袋子)
(5) 古代棺飾名 [coffin’s ornaments]。如:褚堂(停尸場;靈堂);褚幕(古代棺飾名,覆蓋在棺材上面的布幕)
(6) 另見 chǔ;zhě
褚字的辭典解釋
以絲綿鋪衣。《玉篇·衣部》:「褚,裝衣也。」漢·史游〈急就篇〉:「襜褕袷復褶褲裈。」唐·顏師古·注:「褚之以綿曰復。」
貯藏。《左傳·襄公三十年》:「取我衣冠而褚之。」
名口袋。《莊子·至樂》:「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汲深。」《南史·卷七六·隱逸傳下·張孝秀傳》:「有商人置諸褚中,展轉入東林。」
姓。如漢代有褚大。
康熙字典解釋
褚【申集下】【衣部】 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9畫
《唐韻》張呂切《集韻》展呂切,??音貯。裝衣也。《類篇》囊也。《前漢·南粵王趙佗傳》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下褚二十衣,遺王。《師古曰》以綿裝衣曰褚。
又蓄也。《左傳·襄三十年》取我衣冠而褚之。
又覆棺之物。《禮·檀弓》褚幕丹質。《註》以丹幕爲褚。
又《廣韻》丑呂切,音楮。《集韻》制衣也。
又姓。《潛夫論》褚師氏,皆鄭姬姓也。《通志·氏族略》褚氏卽褚師氏,漢梁相褚大,元成間有褚先生少孫,??以儒學稱。
又《集韻》止野切,音者。衣赤也。《揚子·方言》卒謂之褚。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褚【卷八】【衣部】
卒也。從衣者聲。一曰製衣。丑呂切
說文解字注
(褚)卒也。方言云。卒或謂之褚是也。郭云。言衣赤褚。音赭。從衣。者聲。丑呂切。五部。一曰裝也。裝各本作製。誤。今依玉篇、廣韻正。左傳。鄭賈人將寘荀罃褚中以出。此謂衣裝也。凡裝綿曰著。丑呂切。其字當作褚。小正。七月灌荼。灌、聚也。荼、萑葦之秀。爲將褚之也。褚之者、裝衣也。將各本作蔣。字之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