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褰怎么讀 褰的意思

    “褰”字共有1個讀音: [qiān]  
    褰
    漢字
    讀音 [qiān]
    注音 ㄑㄧㄢ
    部首 [衣]  衣字旁
    筆畫 總筆畫:16 部外:10
    異體字 ? ?? ?? ??
    字形結構 上下結構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8930
    其它編碼 五筆:pfje|pawe 倉頡:jtcv 鄭碼:wdsr 四角:30732
    筆順編碼 4451122134413534
    筆順筆畫 丶丶フ一一丨丨一ノ丶丶一ノフノ丶
    筆順名稱 點 點 橫撇/橫鉤 橫 橫 豎 豎 橫 撇 捺 點 橫 撇 豎提 撇 捺

    褰字的意思

    撩起;揭起(衣服、帳子等)。

    褰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qiān ㄑㄧㄢˉ

    揭起:“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古代稱套褲。

    英語 underclothing; to pick up one's skirts

    德語 Legging (S)

    褰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qiān

    〈名〉

    (形聲。從衣,寒省聲。本義:套褲) 同本義 [leggings]

    褰,绔也。——《說文》

    征褰與襦。——《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振養矜寡,衣之褰襦。——王安石《潭州新學并序》

    詞性變化


    qiān

    〈動〉

    (1) 撩起[衣服等] [lift up]

    褰,褰衣。——《廣韻》

    暑無褰裳。——《禮記·曲禮上》

    與其有事,則褰裳濡足,冠掛不顧。——《后漢書·崔骃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詩·鄭風·褰裳》

    攬轡褰帷。——清· 周容《芋老人傳》

    (2) 又如:褰裳避之(提衣躲避,比喻不愿接近某些人或事,遠避之);褰衣(提起衣服,揭起衣裳);褰裳(提起衣裳)

    (3) 散開 [spread out]

    自非煙褰雨霽,不辨此遠山矣。——《水經注》

    褰字的辭典解釋

    褰ㄑㄧㄢqiān名

    套褲。《說文解字·衣部》:「褰,褲也。」《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公在干侯,征褰與襦。」

    提起、揭起。《詩經·鄭風·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唐·孟浩然〈題長安主人壁〉詩:「枕席琴書滿,褰帷遠岫連。」

    開、散開。《文選·孫綽·游天臺山賦》:「爾乃羲和亭午,游氣高褰。」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注》:「自非煙褰雨霽,不辨見此遠山矣。」

    康熙字典解釋

    褰【申集下】【衣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10畫

    《唐韻》去乾切《集韻》《韻會》丘虔切,??音愆。《說文》袴也。《左傳·昭二十五年》公在乾侯,徵褰與襦。

    又搴也。《詩·鄭風》子惠思我,褰裳涉溱。《禮·曲禮》暑毋褰裳。

    又《司馬相如·子虛賦》襞襀褰縐。《註》褰,縮也。

    又《類篇》紀偃切,音湕。九件切,音蹇。義??同。或作?????。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褰【卷八】【衣部】

    絝也。從衣,寒省聲。《春秋傳》曰:“徵褰與襦。”去虔切

    說文解字注

    (褰)絝也。昭卄五年左傳曰。公在乾侯。徵褰與襦。杜曰。褰、絝也。方言曰。絝、齊魯之間謂之?。按今方言作?。俗字也。褰之本義謂絝。俗乃假爲騫衣字。騫、虧也。古騫衣字作騫。今假褰而褰之本義廢矣。從衣。寒省聲。去?切。十四部。字林己偃反。春秋傳曰。徵褰與襦。

    褰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褰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