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一十的意思 一五一十的讀音和出處
- 一
- 五
- 一
- 十
- 成語名稱:
- 一五一十
- 成語拼音:
- [yī wǔ yī shí]
- 成語解釋:
- 五個;十個地計數。指原原本本;清清楚楚;毫無遺漏。
- 成語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5回:“這婦人聽了這話,也不回言,卻踅過來,一五一十,都對王婆和西門慶說了。”
- 成語例句:
- 他把事情發生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向大家講了一遍。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聯合式;作狀語、補語;形容查點數目
- 結構類型:
- 聯合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一五一十
- 英文翻譯:
- relate in detail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一五一十”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一的成語 五的成語 聯合式成語 ABAC式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計數 原原本本 清清楚楚 毫無
“一五一十”的單字解釋
【一】:1.最小的正整數。見〖數字〗。2.表示同一:咱們是一家人。你們一路走。這不是一碼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紅柿。4.表示整個;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專一:一心一意。6.表示動作是一次,或表示動作是短暫的,或表示動作是試試的。a)用在重疊的動詞(多為單音)中間:歇一歇。笑一笑。讓我聞一聞。b)用在動詞之后,動量詞之前:笑一聲。看一眼。讓我們商量一下。7.用在動詞或動量詞前面,表示先做某個動作(下文說明動作結果):一跳跳了過去。一腳把它踢開。他在旁邊一站,再也不說什么。8.與“就”配合,表示兩個動作緊接著發生:一請就來。一說就明白了。9.一旦;一經: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末尾念陰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聲字前念陽平,如“一半、一共”,在陰平、陽平、上聲字前念去聲,如“一天、一年、一點”。本詞典為簡便起見,條目中的“一”字,都注陰平。11.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見〖工尺〗。
【五】:1.四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姓。3.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6”。見〖工尺〗。
【一】:1.最小的正整數。見〖數字〗。2.表示同一:咱們是一家人。你們一路走。這不是一碼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紅柿。4.表示整個;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專一:一心一意。6.表示動作是一次,或表示動作是短暫的,或表示動作是試試的。a)用在重疊的動詞(多為單音)中間:歇一歇。笑一笑。讓我聞一聞。b)用在動詞之后,動量詞之前:笑一聲。看一眼。讓我們商量一下。7.用在動詞或動量詞前面,表示先做某個動作(下文說明動作結果):一跳跳了過去。一腳把它踢開。他在旁邊一站,再也不說什么。8.與“就”配合,表示兩個動作緊接著發生:一請就來。一說就明白了。9.一旦;一經: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末尾念陰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聲字前念陽平,如“一半、一共”,在陰平、陽平、上聲字前念去聲,如“一天、一年、一點”。本詞典為簡便起見,條目中的“一”字,都注陰平。11.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見〖工尺〗。
【十】:1.九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表示達到頂點:十足。十分。十成的把握。3.姓。
“一五一十”的反義詞
“一五一十”的近義詞
“一五一十”的相關成語
“一五一十”的關聯成語
一字的成語
五字的成語
一字的成語
十字的成語
一開頭的成語
五開頭的成語
一開頭的成語
十開頭的成語
yi的成語
wu的成語
yi的成語
shi的成語
ywys的成語
一五什么什么的成語
一什么一什么的成語
一什么什么十的成語
什么五一什么的成語
什么五什么十的成語
什么什么一十的成語
“一五一十”造句
王警官通過耐心地詢問,終于使小林一五一十地說出了事情的原委。
他把所犯的錯誤一五一十告訴了老師。
他最終還是抵擋不了金錢的誘惑,把公司的重要機密一五一十地告訴對方。
小姪子一五一十地數著盤里的豆子,專注的神情十分可愛。
他對敵人一五一十的探索,使得他知道他們的弱點,進而打到這些弱點上來擊垮他們整支球隊。
當他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講了之后,大家終于原諒了他。
他氣喘吁吁地把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對大家講了一遍。
幾杯黃湯下肚,他把對主管的種種不滿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讓大家都為他捏一把冷汗。
一五一十:請你把這件工作一五一十交代清楚。
老奶奶坐在炕上,一五一十地向新進門的媳婦說明家中的規矩。
* 一五一十的意思 一五一十的成語解釋 一五一十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