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筆不茍的意思 一筆不茍的讀音和出處
- 一
- 筆
- 不
- 茍
- 成語名稱:
- 一筆不茍
- 成語拼音:
- [yī bǐ bù gǒu]
- 成語解釋:
- 不茍:不茍且。一筆一畫都很認真;毫不馬虎。
- 成語出處:
- 清 沈初《西清筆記 紀名跡》:“前后一筆不茍,功力如此,洵神技也。”
- 成語例句:
- 茅盾《無題》:“我的創作態度多幺嚴肅,我真是一筆不茍。”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十分認真
- 結構類型:
- 主謂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一,不能讀作“yì”。
- 繁體字形:
- 一筆不茍
- 英文翻譯:
- conscientious and meticulous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一筆不茍”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主謂式成語 四字成語 一的成語 一開頭的成語 Y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不茍 茍且 一畫 認真 馬虎
“一筆不茍”的單字解釋
【一】:1.最小的正整數。見〖數字〗。2.表示同一:咱們是一家人。你們一路走。這不是一碼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紅柿。4.表示整個;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專一:一心一意。6.表示動作是一次,或表示動作是短暫的,或表示動作是試試的。a)用在重疊的動詞(多為單音)中間:歇一歇。笑一笑。讓我聞一聞。b)用在動詞之后,動量詞之前:笑一聲。看一眼。讓我們商量一下。7.用在動詞或動量詞前面,表示先做某個動作(下文說明動作結果):一跳跳了過去。一腳把它踢開。他在旁邊一站,再也不說什么。8.與“就”配合,表示兩個動作緊接著發生:一請就來。一說就明白了。9.一旦;一經: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末尾念陰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聲字前念陽平,如“一半、一共”,在陰平、陽平、上聲字前念去聲,如“一天、一年、一點”。本詞典為簡便起見,條目中的“一”字,都注陰平。11.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見〖工尺〗。
【筆】:1.寫字畫圖的用具:毛筆。鉛筆。鋼筆。粉筆。一支筆。一管筆。2.(寫字、畫畫、作文的)筆法:伏筆。工筆。敗筆。曲筆。3.用筆寫出:代筆。直筆。親筆。4.手跡:遺筆。絕筆。5.筆畫:筆順。筆形。6.a)用于款項或跟款項有關的:一筆錢。三筆賬。五筆生意。b)用于字的筆畫:“大”字有三筆。c)用于書畫藝術:寫一筆好字。他能畫幾筆山水畫。7.姓。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茍】:1.姑且;暫且:茍安。2.草率;隨便:一絲不茍。3.文言連詞。如果;假使:茍不教,性乃遷。4.姓
“一筆不茍”的反義詞
草率從事
馬虎了事
“一筆不茍”的近義詞
“一筆不茍”的相關成語
“一筆不茍”的關聯成語
一字的成語
筆字的成語
不字的成語
茍字的成語
一開頭的成語
筆開頭的成語
不開頭的成語
茍開頭的成語
yi的成語
bi的成語
bu的成語
gou的成語
ybbg的成語
一筆什么什么的成語
一什么不什么的成語
一什么什么茍的成語
什么筆不什么的成語
什么筆什么茍的成語
什么什么不茍的成語
“一筆不茍”造句
她寫的帳本,每一頁都寫得整整齊齊,字跡娟秀,一筆不茍。
李小明寫的字工工整整,一筆不茍。
比如習書,先練大字再練小字,目的是在蠅頭小字中也一筆不茍。
字跡雖不甚美,但卻一筆不茍,每筆每劃之中,看來都仿佛注滿了她濃濃的關切與情意。
舞臺是一幅圖畫,一首詩,必須一筆不茍!在我這次離京以前,他告訴我:將到西北去演戲,十分高興。
那上面四個茶碗大的字,隸書寫得一筆不茍,這是康熙皇帝當年賜給雍正的座右銘。
是中規中矩的楷書,一筆不茍、井井有條。
* 一筆不茍的意思 一筆不茍的成語解釋 一筆不茍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