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務正業的意思 不務正業的讀音和出處
- 不
- 務
- 正
- 業
- 成語名稱:
- 不務正業
- 成語拼音:
- [bù wù zhèng yè]
- 成語解釋:
- 務:從事;正業:正當的職業;本職工作。不干正當的工作。現多指丟下本職工作不做;去搞其他的事情。
- 成語出處: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這人不甚讀書,終日閑游浪蕩,一自父母亡后,分外不務正業。”
- 成語例句:
- 在那時候他們是被罵為不務正業的青年,但沒人知道當時的社會已無青年們可務的正業。(郭沫若《少年時代 我的童年》)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貶義成語
- 成語詞性:
- 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指游手好閑、貪圖安逸的人
- 結構類型:
- 動賓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正,不能讀作“zhēnɡ”。
- 繁體字形:
- 不務正業
- 英文翻譯:
- be derelict in duty and run irrelevant business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不務正業”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動賓式成語 為人處事的成語 消極的成語 B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從事 正業 正當 職業 本職工作 不干 工作 丟下 不做 事情
“不務正業”的單字解釋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務】:1.事情:事務。任務。公務。2.從事;致力:務農。好高務遠。3.舊時收稅的關卡(今只用于地名):曹家務(在河北)。商酒務(在河南)。4.務必:務須。除惡務盡。務請按時參加。5.姓。
【正】:[zhèng]1.垂直或符合標準方向(跟“歪”相對):正南。正前方。前后對正。這幅畫掛得不正。2.位置在中間(跟“側、偏”相對):正房。正院兒。3.用于時間,指正在那一點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正午。4.正面(跟“反”相對):這張紙正反都很光潔。5.正直:正派。公正。方正。心術不正。6.正當:正路。正理。錢的來路不正。7.(色、味)純正:正紅。正黃。顏色不正。味道不正。8.合乎法度;端正:正楷。正體。9.屬性詞。基本的;主要的(區別于“副”):正文。正編。正本。正副主任。10.姓。[zhēng]正月:新正。
【業】:1.行業:工業。農業。林業。畜牧業。飲食業。各行各業。2.職業:就業。轉業。業余。無業。3.學業:肄業。修業。畢業。結業。4.事業:功業。創業。業績。5.產業;財產:家業。業主。6.從事(某種行業):業農。業商。7.姓。8.佛教徒稱一切行為、言語、思想為業,分別叫做身業、口業、意業,合稱三業,包括善惡兩面,一般專指惡業。9.已經:業已。業經。
“不務正業”的反義詞
“不務正業”的近義詞
“不務正業”的相關成語
“不務正業”的關聯成語
不字的成語
務字的成語
正字的成語
業字的成語
不開頭的成語
務開頭的成語
正開頭的成語
業開頭的成語
bu的成語
wu的成語
zheng的成語
ye的成語
bwzy的成語
不務什么什么的成語
不什么正什么的成語
不什么什么業的成語
什么務正什么的成語
什么務什么業的成語
什么什么正業的成語
“不務正業”造句
小偉的哥哥整天游手好閑,不務正業。
有人說我不務正業,今天干這個,明天又干那個。我說我是看國家哪方面需要我,我就力所能及地去干。
他有班不上,成天釣魚摸蝦,不務正業,真沒出息。
如果我們一味抹殺學生已有的興趣,認為他們是不務正業,進而采取一系列強制性措施來扼殺,那么只能是適得其反,我們應該架起連結已有興趣和語文之間的橋梁,使之成為協調二者的紐帶。
同時應配套修訂考量企業會計指標,遏制企業不務正業而單純從會計指標上做文章的現象,以維護市場經濟和證券市場有序運營。
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他終于和那些不務正業的人一刀兩斷了。
她不務正業,經常在外招蜂引蝶。
那幾個富家子弟,不務正業,整日花天酒地。
這個人一點兒也不務正業,成天在外游蕩,靠招搖撞騙過日子。
他們幾個人成天酒食征逐,不務正業,已引起廠領導的注意。
* 不務正業的意思 不務正業的成語解釋 不務正業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