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主義的讀音 樂觀主義的意思
- 樂
- 觀
- 主
- 義
“樂觀主義”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lè guān zhǔ yì]
- 漢字注音:
- ㄌㄜˋ ㄍㄨㄢ ㄓㄨˇ ㄧˋ
- 簡繁字形:
- 樂觀主義
- 是否常用:
- 是
“樂觀主義”的意思
基本解釋
網絡解釋
“樂觀主義”的單字解釋
【樂】:[lè]1.快樂:歡樂。樂事。樂不可支。心里樂得像開了花。2.樂于:樂此不疲。3.笑:他說了個笑話把大家逗樂了。4.姓(與Yuè不同姓)。[yuè]1.音樂:奏樂。樂器。2.姓(與Lè不同姓)。[yào]1.愛好,喜愛:知者~水,仁者~[lào]1.用于地名:~亭,在河北
【觀】:[guān]1.看:觀看。走馬觀花。坐井觀天。2.景象或樣子:奇觀。改觀。3.對事物的認識或看法:樂觀。悲觀。世界觀。[guàn]1.道教的廟宇:道觀。白云觀。2.(Guàn)姓。
【主】:1.權力或財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腦: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財物的人)。當家作主。2.舊時臣子稱君王,下級稱上級,仆人稱家主:君主。主上。3.對事物的意見或認為應當如何處理,決定:主張。主見。主意。主義。4.對事物有決定權力:民主。自主。主持。主宰。主權(一個國家的獨立自主的權力)。5.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主次。主要。主力。主將(jiàng)。6.預示:早霞主雨。7.舊時為死人立的牌位:木主。神主。8.基督教、伊斯蘭教對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創始人的稱呼。9.姓。
【義】:1.公正合宜的道理;正義:道義。大義滅親。義不容辭。2.合乎正義或公益的:義舉。義演。3.情誼:情義。忘恩負義。4.因撫養或拜認而成為親屬的:義父。義女。5.人工制造的(人體的部分):義齒。義肢。6.姓。7.意義;道理:字義。定義。微言大義。
“樂觀主義”的相關詞語
“樂觀主義”造句
樂觀主義者總是想象自己實現了目標的情景。
意志堅強的樂觀主義者用“世上無難事”人生觀來思考問題,越是遭受悲劇打擊,越是表現得堅強。
樂觀主義的謊言有著如此巨大的治。
人完全有理由,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都是有樂觀主義的精神。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有駕馭大腦興奮中心的能力。
悲觀主義者在每個機會里看到困難。樂觀主義者在每個困難里看到機會。
我本人是個樂觀主義者,因為做別的貌似沒什么用。
樂觀主義者從每一個災難中看到機遇,而悲觀主義都從每一個機遇中看到災難。
樂觀主義者:被獅子逼上了樹但仍能欣賞風景的人。
悲觀主義者從每個機遇中看到困難,樂觀主義者從每個困難中看到機遇。
真正的樂觀主義的人是用積極的精神向前奮斗的人,是戰勝愁慮窮苦的人。鄒韜奮
* 樂觀主義的讀音是:lè guān zhǔ yì,樂觀主義的意思:

【樂】:[lè]1.快樂:歡樂。樂事。樂不可支。心里樂得像開了花。2.樂于:樂此不疲。3.笑:他說了個笑話把大家逗樂了。4.姓(與Yuè不同姓)。[yuè]1.音樂:奏樂。樂器。2.姓(與Lè不同姓)。[yào]1.愛好,喜愛:知者~水,仁者~[lào]1.用于地名:~亭,在河北
【觀】:[guān]1.看:觀看。走馬觀花。坐井觀天。2.景象或樣子:奇觀。改觀。3.對事物的認識或看法:樂觀。悲觀。世界觀。[guàn]1.道教的廟宇:道觀。白云觀。2.(Guàn)姓。
【主】:1.權力或財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腦: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財物的人)。當家作主。2.舊時臣子稱君王,下級稱上級,仆人稱家主:君主。主上。3.對事物的意見或認為應當如何處理,決定:主張。主見。主意。主義。4.對事物有決定權力:民主。自主。主持。主宰。主權(一個國家的獨立自主的權力)。5.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主次。主要。主力。主將(jiàng)。6.預示:早霞主雨。7.舊時為死人立的牌位:木主。神主。8.基督教、伊斯蘭教對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創始人的稱呼。9.姓。
【義】:1.公正合宜的道理;正義:道義。大義滅親。義不容辭。2.合乎正義或公益的:義舉。義演。3.情誼:情義。忘恩負義。4.因撫養或拜認而成為親屬的:義父。義女。5.人工制造的(人體的部分):義齒。義肢。6.姓。7.意義;道理:字義。定義。微言大義。
樂觀主義者總是想象自己實現了目標的情景。
意志堅強的樂觀主義者用“世上無難事”人生觀來思考問題,越是遭受悲劇打擊,越是表現得堅強。
樂觀主義的謊言有著如此巨大的治。
人完全有理由,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都是有樂觀主義的精神。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有駕馭大腦興奮中心的能力。
悲觀主義者在每個機會里看到困難。樂觀主義者在每個困難里看到機會。
我本人是個樂觀主義者,因為做別的貌似沒什么用。
樂觀主義者從每一個災難中看到機遇,而悲觀主義都從每一個機遇中看到災難。
樂觀主義者:被獅子逼上了樹但仍能欣賞風景的人。
悲觀主義者從每個機遇中看到困難,樂觀主義者從每個困難中看到機遇。
真正的樂觀主義的人是用積極的精神向前奮斗的人,是戰勝愁慮窮苦的人。鄒韜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