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開見日的意思 云開見日的讀音和出處
- 云
- 開
- 見
- 日
- 成語名稱:
- 云開見日
- 成語拼音:
- [yún kāi jiàn rì]
- 成語解釋:
- 指撥開云霧;現出太陽。比喻送走黑暗重見光明。又比喻疑團解開;心情舒暢。
- 成語出處: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文益禪師》:“云開見日時如何?”
- 成語例句:
- 粉碎“四人幫”反黨集團,猶如云開見日,舉國同慶。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含褒義
- 結構類型:
- 連動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見,不能讀作“xiàn”。
- 繁體字形:
- 雲開見日
- 英文翻譯:
- the clouds disperse and the sun appears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云開見日”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連動式成語 黑暗的成語 人物心理的成語 感受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指撥 云霧 現出 太陽 比喻 送走 重見光明 疑團 解開 心情舒暢
“云開見日”的單字解釋
【云】:1.說:人云亦云。不知所云。2.表示強調:歲云暮矣。3.在空中懸浮的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物體。4.指云南:云腿(云南宣威一帶出產的火腿)。5.姓。
【開】:1.使關閉著的東西不再關閉;打開:開門。開鎖。開箱子。不開口。2.打通;開辟:開路。開礦。墻上開了個窗口。開了三千畝水田。3.(合攏或連接的東西)展開;分離:桃樹開花了。扣兒開了。兩塊木板沒粘好,又開了。4.(河流)解凍:河開了。5.解除(封鎖、禁令、限制等):開戒。開禁。開齋。開釋。6.發動或操縱(槍、炮、車、船、飛機、機器等):開槍。開汽車。開拖拉機。火車開了。7.(隊伍)開拔:昨天開來兩團人,今天又開走了。8.開辦:開工廠。開醫院。9.開始:開工。開學。開演。10.姓。11.開金中含純金量的計算單位(二十四開為純金):這條金項鏈是十八開的。[英karat]12.開爾文的簡稱。1開是水的三相點熱力學溫度的1/273.16。13.趨向動詞。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后。a)表示分開或離開:拉開。躲開。把門推開。窗戶關得緊,打不開。b)表示容下:屋子小,人多了坐不開。這張大床,三個孩子也睡開了。c)表示擴大或擴展:喜訊傳開了。d)表示開始并繼續下去:下了兩天雨,天就冷開了。天還沒亮,大家就干開了。
【見】:[jiàn]1.看到:看見。罕見。見微知著。見義勇為。見異思遷。2.接觸,遇到:怕見風。見習。3.看得出,顯得出:見效。相形見絀。4.(文字等)出現在某處,可參考:見上。見下。5.會晤:會見。接見。6.對事物觀察、認識、理解:見解。見地(見解)。見仁見智(指對同一問題各人從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詞,表示被動或對我如何:見外。見教。見諒(原諒我)。見笑(被譏笑)。8.姓。[xiàn]1.古同“現”,出現,顯露。2.古同“現”,現存。
【日】:1.太陽:日出。日落。2.指日本:日圓。日語。3.從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時間;白天(跟“夜”相對):日班。日場。日日夜夜。夜以繼日。4.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一晝夜;天:今日。明日。改日再談。5.用于計算天數:十日。多日不見。6.每天;一天天:日記。日產量。日新月異。生產日有增加。經濟日趨繁榮。7.泛指一段時間:往日。來日。昔日。8.特指某一天:假日。生日。國慶日。9.姓。
“云開見日”的近義詞
“云開見日”的相關成語
“云開見日”的關聯成語
云字的成語
開字的成語
見字的成語
日字的成語
云開頭的成語
開開頭的成語
見開頭的成語
日開頭的成語
yun的成語
kai的成語
jian的成語
ri的成語
ykjr的成語
云開什么什么的成語
云什么見什么的成語
云什么什么日的成語
什么開見什么的成語
什么開什么日的成語
什么什么見日的成語
“云開見日”造句
粉碎“四人幫”反黨集團,全國人民猶如云開見日,舉國相慶。
粉碎“四人幫”反黨集團,猶如云開見日,舉國同慶。
你在我這里下了一場雨,我從此再無云開見日出。白槿湖
雜貨鋪老板看見我,原本陰冷的臉上馬上云開見日,呵呵,小伙子,這幾天怎么沒看見你?這次來帶什么好貨色了,最近的行情很不錯呀。
因一次機緣診治,終于守得云開見日。
湯玉成的心一下子清明起來,大有云開見日之感。
終于,天空中的旋渦、裂縫終于慢慢地合攏了,云開見日。
艱難困苦經歷過,挫折打擊承受過,落寞無奈品嘗過,惆悵憂愁郁悶過。只要堅持我所堅持的,努力我所努力的,一切都會云開見日,步入正途!
有時候,死者的一根頭發、一小片指甲,都能使本來霧霾重重的案件最終守得云開見日明,——當然,這個道理實在是簡單得連小孩子都能搞懂。
他,一個成功進入主流社會的淡定哥,一個歷盡艱辛終于云開見日的八零后。
* 云開見日的意思 云開見日的成語解釋 云開見日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