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風道氣的意思 仙風道氣的讀音和出處
- 仙
- 風
- 道
- 氣
- 成語名稱:
- 仙風道氣
- 成語拼音:
- [xiān fēng dào qì]
- 成語解釋:
- 猶仙風道骨。
- 成語出處:
- 明·屠隆《彩毫記·泛舟采石》:“老爺身著宮錦袍,頭戴華陽巾,仙風道氣,軒軒霞舉。”
- 成語例句:
- 是否常用:
- 一般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賓語、定語;用于人的氣質等
- 結構類型:
- 聯合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僊風道氣
- 英文翻譯:
- sage-like type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仙風道氣”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聯合式成語 風的成語 X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仙風道骨
“仙風道氣”的單字解釋
【仙】:1.仙人;神仙:成仙。求仙。2.(Xiān)姓。
【風】:[fēng]1.空氣流動的現象。氣象學特指空氣在水平方向的流動:風向。風速。風級。風險。風波(喻糾紛或亂子)。風雨如磐(a.指風雨不斷,天色黑暗,給人以重壓的感覺;b.喻社會黑暗或境地艱難)。風花雪月(喻堆砌詞藻,內容貧乏的的詩文)。2.像風那樣迅速、普遍的:風潮。風靡一時。風馳電掣。3.社會上長期形成的禮節、習俗:風氣。風習。風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風尚(在一定時期中社會上流行的風氣和習慣)。4.消息,傳聞:風傳(chuán)(傳聞)。聞風而動。5.表現在外的景象、態度、舉止:風景。風度。風格(a.氣度,作風;b.文藝作品表現出的思想、藝術特色)。風骨(a.剛強的氣概;b.詩文書畫雄健有力的風格)。風致。風采(a.人美好的禮儀舉止,亦作“豐采”;b.文采;c.舊時指某些官吏的剛正風格)。風騷(a.指舉止輕佻,如“賣弄風風”,一般指婦女;b.中國的《詩經》和《楚辭》的并稱)。6.指民歌、歌謠:國風(《詩經》中古代十五國的民歌)。采風。7.中醫學指某些疾病:風癱。風濕。8.姓。[fěng]古同“諷”,諷刺。
【道】:1.道路:鐵道。大道。人行道。羊腸小道。2.水流通行的途徑:河道。下水道。黃河故道。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道合。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道德:道義。5.技藝;技術:醫道。茶道。花道。書道。6.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尊師重道。傳道。衛道士。7.屬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道院。道士。道姑。老道。一僧一道。8.指某些封建迷信組織:一貫道。9.線條;細長的痕跡:畫了兩條橫道兒,一條斜道兒。10.姓。11.我國歷史上行政區域的名稱。在唐代相當于現在的省,清代和民國初年在省的下面設道。12.某些國家行政區域的名稱。13.說:道白。能說會道。一語道破。14.用語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謝。15.說(跟文言“曰”相當,多見于早期白話)。16.以為;認為:我道是誰呢,原來是你。
【氣】:1.沒有一定的形狀、體積,能自由散布的物體:氣體。2.呼吸:沒氣了。氣厥。氣促。氣息。一氣呵成。3.自然界寒、曖、陰、晴等現象:氣候。氣溫。氣象。4.鼻子聞到的味:氣味。臭氣。5.人的精神狀態:氣概。氣節。氣魄。氣派。氣餒。6.怒,或使人發怒:不要氣我了。氣惱。氣盛(shèng)。忍氣吞聲。7.欺壓:受氣。8.中醫指能使人體器官發揮機能的動力:氣功。氣血。氣虛。9.中醫指某種癥象:痰氣。濕氣。10.景象:和氣。氣氛。氣韻(文章或書法繪畫的意境或韻味)。
“仙風道氣”的近義詞
“仙風道氣”的相關成語
“仙風道氣”的關聯成語
仙字的成語
風字的成語
道字的成語
氣字的成語
仙開頭的成語
風開頭的成語
道開頭的成語
氣開頭的成語
xian的成語
feng的成語
dao的成語
qi的成語
xfdq的成語
仙風什么什么的成語
仙什么道什么的成語
仙什么什么氣的成語
什么風道什么的成語
什么風什么氣的成語
什么什么道氣的成語
“仙風道氣”造句
這老頭一股仙風道氣,手持利劍直逼張飛,眼神中充滿著殺氣。
轉眼之間,滿屋的仙風道氣就隨著兩人的舉動消亡殆盡。
正在凝神端詳之時,眼前忽然顯現一人,道童打扮,頭挽抓髻,身穿白色道袍,一身仙風道氣,直和想象中的天府金童相似。
天空中出現了四道身影,楊辰放眼望去,右邊一位,年紀大概五十來歲,灰白色的胡須,加上灰白的衣衫,自有一股仙風道氣,此人正是陳新,乃是破滅宗外門長老。
張角很滿意秦梅的反應,一拂衣袖,渾身頓時洋溢著一股仙風道氣,仿佛不世出的高人:“正是。
嘯風右手一震,長劍脫手而飛,他眉頭緊皺,抬頭向上方看去,一道鶴發童顏的老者一股仙風道氣的騰空站立在上方,一股無比強大的威壓從老者的身上散發出來。
凌音慢慢的爬下去,一滑,正好踩在了一塊石頭上,凌辰總是一股仙風道氣、不問世事的樣子,始終都能靜心下來好好修煉。
* 仙風道氣的意思 仙風道氣的成語解釋 仙風道氣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