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若兩人的意思 判若兩人的讀音和出處
- 判
- 若
- 兩
- 人
- 成語名稱:
- 判若兩人
- 成語拼音:
- [pàn ruò liǎng rén]
- 成語解釋:
- 判:判斷;評定;若:好像。評定一個人前后的表現;好像兩個人一樣;截然不同。
- 成語出處:
- 清 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五回:“須曉得柳知府于這交涉上頭,本是何等通融、何等遷就,何以如今判若兩人?”
- 成語例句:
- 他與另三人作一獻上之報告,毀左翼惟恐不至,和先前之激昂慷慨判若兩人。(《魯迅書信集 致鄭振鐸》)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主謂式;作謂語;形容在不同場合的表現不同
- 結構類型:
- 動賓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近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判若兩人
- 英文翻譯:
- one 's behavior is different , as if he were not the same person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判若兩人”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動賓式成語 P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判斷 評定 好像 一個人 兩個人 一樣 截然不同
“判若兩人”的單字解釋
【判】:1.分開;分辨:判別。判斷。判明。2.明顯(有區別):新舊社會判然不同。前后判若兩人。3.評定:裁判。評判。判卷子。4.判決:審判。判案。公判。判了徒刑。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隱若現。旁若無人。若無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稱代詞。你:若輩。[rě]見〖阿蘭若〗、
【兩】:1.“兩”和“二”用法不全同。讀數目字只用“二”不用“兩”,如“一、二、三、四”。小數和分數只用“二”不用“兩”,如“零點二(0.2),三分之二”。序數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詞前,用“兩”不用“二”。在傳統的度量衡單位前,“兩”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為多(“二兩”不能說“兩兩”)。新的度量衡單位前一般用“兩”,如“兩噸、兩公里”。在多位數中,百、十、個位用“二”不用“兩”,如“二百二十二”。“千、萬、億”的前面,“兩”和“二”一般都可用,但如“三萬二千”、“兩億二千萬”,“千”在“萬、億”后,以用“二”為常。2.雙方:兩便。兩可。兩全其美。兩相情愿。3.表示不定的數目,和“幾”差不多:過兩天再說。他真有兩下子。我跟你說兩句話。4.姓。5.質量或重量單位,10錢等于1兩,舊制16兩等于1斤,1兩合31.25克;后改為10市兩等于1市斤,1兩合50克。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男人。女人。人們。人類。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冊。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長大成人。4.指某種人:工人。軍人。主人。介紹人。5.別人:人云亦云。待人誠懇。6.指人的品質、性格或名譽:丟人。這個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實。7.指人的身體或意識:這兩天人不大舒服。送到醫院人已經昏迷過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們這里正缺人。9.(Rén)姓。
“判若兩人”的反義詞
“判若兩人”的近義詞
“判若兩人”的相關成語
“判若兩人”的關聯成語
判字的成語
若字的成語
兩字的成語
人字的成語
判開頭的成語
若開頭的成語
兩開頭的成語
人開頭的成語
pan的成語
ruo的成語
liang的成語
ren的成語
prlr的成語
判若什么什么的成語
判什么兩什么的成語
判什么什么人的成語
什么若兩什么的成語
什么若什么人的成語
什么什么兩人的成語
“判若兩人”造句
老師今天顯得很年輕,簡直和平時判若兩人。素日蓬亂的頭發,今天理得齊齊的,胡子也刮得光光的。常穿的黑色西服也被嶄新的銀灰色西服所代替,褲子上有筆直的褲線。腳上穿著一雙“咯蹬”“咯蹬”響的尖黑皮鞋。
爸爸今天顯得很年輕,簡直和平時判若兩人。素日不修飾臉的人,今天胡子刮得光光的。經常穿的黑色中山裝被嶄新的銀灰色西裝所代替,褲子上有筆直的褲線。
那次意外之后,他總是目光呆滯,與原來判若兩人。
爸爸今天顯得很年輕,簡直和平時判若兩人。素日不修飾臉的人,今天胡子刮得光光的。經常穿的黑色中山裝被嶄新的銀灰色西裝所代替,褲子上有筆直的褲線。還有那“咯噔咯噔”發出輕松愉快的聲音的尖頭皮鞋,真叫“黑又亮”。
化過妝的小美,明眸皓齒,和平時判若兩人!
瞧他在賽場上生龍活虎的樣子,簡直和平時判若兩人。
經過勞教后的他,已重新做人,與以前判若兩人。
他以前特別靦腆,可現在卻判若兩人。
一邊笑得瘋了一邊哭得累了判若兩人。
和以前那個我們所認識的文質彬彬的女孩相比,她已是判若兩人。
* 判若兩人的意思 判若兩人的成語解釋 判若兩人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