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之即來的意思 召之即來的讀音和出處
- 召
- 之
- 即
- 來
- 成語名稱:
- 召之即來
- 成語拼音:
- [zhào zhī jí lái]
- 成語解釋:
- 召:同“招”。一經召喚立即就來。形容唯命是從
- 成語出處:
- 宋·辛棄疾《沁園春》:“麾之即去,招亦須來。”
- 成語例句:
- 我不想你成為召之即來的人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謂語、定語;指唯命是從
- 結構類型:
- 連動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召之即來
- 英文翻譯:
- Come as you call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召之即來”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連動式成語 Z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召喚 形容 唯命是從
“召之即來”的單字解釋
【召】:[zhào]1.召喚:召集。他已被上級召回北京。2.姓。3.寺廟(多用于地名):烏審召。羅布召(都在內蒙古)。[蒙][shào]1.周朝國名,在今陜西鳳翔一帶。2.姓。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即】:1.靠近;接觸:若即若離。可望而不可即。2.到;開始從事:即位。3.當下;目前:即日。即期。成功在即。4.就著(當前環境):即景。5.姓。6.就是:荷花即蓮花。非此即彼。7.就;便:一觸即發。招之即來。聞過即改。8.即使:即無他方之支援,也能按期完成任務。
【來】:1.從別的地方到說話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對):來往。來賓。來信。從縣里來了幾個干部。2.(問題、事情等)發生;來到:問題來了。開春以后,農忙來了。3.做某個動作(代替意義更具體的動詞):胡來。來一盤棋。來一場籃球比賽。你歇歇,讓我來。何必來這一套?4.趨向動詞。跟“得”或“不”連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他們倆很談得來。這個歌我唱不來。5.用在另一動詞前面,表示要做某件事:你來念一遍。大家來想辦法。6.用在另一動詞或動詞結構后面,表示來做某件事:我們賀喜來了。他回家探親來了。7.用在動詞結構(或介詞結構)與動詞(或動詞結構)之間,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個荷葉來當雨傘。你又能用什么理由來說服他呢?8.來著:這話我多會兒說來?9.未來的:來年。來日方長。10.姓。11.詩歌、熟語、叫賣聲里用作襯字:正月里來是新春。不愁吃來不愁穿。黑白桑葚來大櫻桃。12.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朝著說話人所在的地方:把鋤頭拿來。各條戰線傳來了振奮人心的消息。13.用在動詞后,表示結果:信筆寫來。一覺醒來。說來話長。看來今年超產沒有問題。想來你是早有準備的了。
“召之即來”的近義詞
“召之即來”的相關成語
“召之即來”的關聯成語
召字的成語
之字的成語
即字的成語
來字的成語
召開頭的成語
之開頭的成語
即開頭的成語
來開頭的成語
zhao的成語
zhi的成語
ji的成語
lai的成語
zzjl的成語
召之什么什么的成語
召什么即什么的成語
召什么什么來的成語
什么之即什么的成語
什么之什么來的成語
什么什么即來的成語
“召之即來”造句
練精兵常備不懈,捍國門召之即來。
錯誤并非總是意味著無知,知識并非總是召之即來。約翰遜
我們保證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絕對服從指揮。
我們的球員們召之即來,來之能戰。這就是我們能四線作戰的原因。
所以說,只有擁有的人才能對他或她的擁有召之即來,揮之即去,沒有的人只能望洋興嘆暗自流口水。再比如有一部驚世駭俗的電影。秋微
艾倫是一名獸醫,昨晚召之即來.
他開始滔滔不絕地講一樁樁召之即來的具體的回憶.
死,卻并不是召之即來,還要讓他苦等。霍達
宇宙有召之即來的‘無限的可能’.
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小心伺候著。
* 召之即來的意思 召之即來的成語解釋 召之即來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