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之心的意思 司馬昭之心的讀音和出處
- 司
- 馬
- 昭
- 之
- 心
- 成語名稱:
- 司馬昭之心
- 成語拼音:
- [sī mǎ zhāo zhī xīn]
- 成語解釋:
- 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 成語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高貴鄉公傳》:“高貴鄉公卒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 成語例句:
- 清 梁啟超《新民論 論民族競爭之大勢》:“豈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者耶?”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司馬炤之心
- 英文翻譯:
- Sima Zhao's heart
- 成語故事:
- 司馬昭之心的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司馬昭之心”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五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馬的成語 三國志的成語 S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比喻 人所共知 野心
“司馬昭之心”的單字解釋
【司】:1.主持;操作;經營:司機。司爐。各司其事。2.中央部一級機關中按業務劃分的單位(級別比部低,比處高):人事司。外交部禮賓司。3.姓。
【馬】:1.哺乳動物,頭小,面部長,耳殼直立,頸部有鬣,四肢強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長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車、耕地、乘騎等用。皮可制革。2.大:馬蜂。馬勺。3.姓。
【昭】:1.明顯;顯著:昭彰。昭著。2.表明;顯示:以昭信守。3.姓。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心】:1.人和高等動物身體內推動血液循環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圓錐形,大小約跟本人的拳頭相等,內部有四個空腔,上部兩個是心房,下部兩個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張和收縮推動血液循環全身。也叫心臟。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談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圓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司馬昭之心”的近義詞
“司馬昭之心”的相關成語
司馬昭之心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昭昭之明
昭昭之宇
青衫司馬
司馬稱好
司馬牛之嘆
司馬青衫
文君司馬
不臣之心
白首之心
惻怛之心
豺狐之心
惻隱之心
赤子之心
匪石之心
狗馬之心
茍且之心
“司馬昭之心”的關聯成語
司字的成語
馬字的成語
昭字的成語
之字的成語
心字的成語
司開頭的成語
馬開頭的成語
昭開頭的成語
之開頭的成語
心開頭的成語
si的成語
ma的成語
zhao的成語
zhi的成語
xin的成語
smzzx的成語
“司馬昭之心”造句
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你不要為他掩飾。
別再拿班做勢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泰爾親王都不敢往下想了,那表情,真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長官過獎了,楊天那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他根深蒂固,鋤之艱難,若沒有你的幫助,就算我掌握……
小姐,趙玨謀叛,行跡昭彰,正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故今前往襄陽王府,無異于飛蛾赴火,自陷龍潭虎穴,兇險非同尋常。
你還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無奈自古帝王之心難測,至景、武帝時,司馬昭之心漸現,又逢人界傳說,得補天石者,六界為尊、、、。
比起李冰冰,侯佩岑算是隱藏不深的炒作者。她一心要借周杰倫出名的用意,早已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全天下就只剩周杰倫自己蒙在鼓里而已。
B君:“江師兄啊……我記得物理系的傅薔薇不是經常來我們文學院找他么?真不知道安的啥心?”,A君:“司馬昭之心唄。”,安寧:“其實……薔薇以前是姓司馬的。”,“……”。顧西爵
* 司馬昭之心的意思 司馬昭之心的成語解釋 司馬昭之心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