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紳正笏的意思 垂紳正笏的讀音和出處
- 垂
- 紳
- 正
- 笏
- 成語名稱:
- 垂紳正笏
- 成語拼音:
- [chuí shēn zhèng hù]
- 成語解釋:
- 紳:古代士大夫的衣帶;笏:朝笏。垂下衣帶的末端,恭敬地拿著朝笏。形容大臣莊重嚴肅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至于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 成語例句:
- 是否常用: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謂語、定語;用于舊時大臣等
- 結構類型:
- 聯合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垂紳正笏
- 英文翻譯:
- Wat, a gentleman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垂紳正笏”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聯合式成語 C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衣帶 朝笏 垂下 末端 恭敬 拿著 形容 大臣 莊重 嚴肅 樣子
“垂紳正笏”的單字解釋
【垂】:1.耷(dā)拉下來:垂柳。2.留傳:永垂不朽!3.將;快要:垂老。功敗垂成。4.敬辭。稱長輩、上級對自己的行動:垂念。垂詢。
【紳】:1.古代士大夫束在腰間的大帶子,下垂部分叫紳。2.紳士:土豪劣紳。鄉紳。
【正】:[zhèng]1.垂直或符合標準方向(跟“歪”相對):正南。正前方。前后對正。這幅畫掛得不正。2.位置在中間(跟“側、偏”相對):正房。正院兒。3.用于時間,指正在那一點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正午。4.正面(跟“反”相對):這張紙正反都很光潔。5.正直:正派。公正。方正。心術不正。6.正當:正路。正理。錢的來路不正。7.(色、味)純正:正紅。正黃。顏色不正。味道不正。8.合乎法度;端正:正楷。正體。9.屬性詞。基本的;主要的(區別于“副”):正文。正編。正本。正副主任。10.姓。[zhēng]正月:新正。
【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見時手中所拿的狹長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記事。
“垂紳正笏”的相關成語
“垂紳正笏”的關聯成語
垂字的成語
紳字的成語
正字的成語
笏字的成語
垂開頭的成語
紳開頭的成語
正開頭的成語
笏開頭的成語
chui的成語
shen的成語
zheng的成語
hu的成語
cszh的成語
垂紳什么什么的成語
垂什么正什么的成語
垂什么什么笏的成語
什么紳正什么的成語
什么紳什么笏的成語
什么什么正笏的成語
“垂紳正笏”造句
歐陽修稱其‘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
金說這樣的文章好像“墳前對立翁仲,非不垂紳正笏,吾殊苦其連頭帶頸,直胸平背也”。
至于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其豐功盛烈,所以銘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閭里之榮也。
晉靈公派刺客鉏麋前去刺殺趙盾,鉏麋進入趙府后,看到趙盾朝衣朝冠,垂紳正笏,端坐于堂上,等待上朝。
五更,見重門洞開,鉏鸒進中門,看到堂上燈光影影,趙盾朝衣朝冠,垂紳正笏,端然于堂上坐以待旦上朝。
* 垂紳正笏的意思 垂紳正笏的成語解釋 垂紳正笏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