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開辟的意思 天地開辟的讀音和出處
- 天
- 地
- 開
- 辟
- 成語名稱:
- 天地開辟
- 成語拼音:
- [tiān dì kāi pì]
- 成語解釋:
- 指前所未有,有史以來頭一次
- 成語出處:
- 徐整《三五歷記》:“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年,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
- 成語例句:
- 是否常用: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結構類型:
- 緊縮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天地開辟
- 英文翻譯:
- Open up the world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天地開辟”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緊縮式成語 T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前所未有
“天地開辟”的單字解釋
【天】:1.天空:頂天立地。太陽一出滿天紅。2.位置在頂部的;凌空架設的:天棚。天窗。天橋。3.一晝夜二十四小時的時間,有時專指白天:今天。過了冬至,天越來越長了。4.用于計算天數: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點兒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時間:五更天。天兒還早呢。6.季節:春天。冷天。三伏天。黃梅天。7.天氣:陰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資。天足。9.自然界:天災。人定勝天。10.姓。
【地】:[dì]1.人類生長活動的所在:地球(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說。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質。地殼。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陸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個區域:地區。此地。6.建筑材料鋪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間或區域的部位:地點。目的地。8.人在社會關系中所處的位置:易地以處。9.表示思想或行動的某種活動領域:見地。境地。心地。10.底子:質地。[de]結構助詞,用在詞或詞組之后表示修飾后面的謂語:慢慢地走。
【開】:1.使關閉著的東西不再關閉;打開:開門。開鎖。開箱子。不開口。2.打通;開辟:開路。開礦。墻上開了個窗口。開了三千畝水田。3.(合攏或連接的東西)展開;分離:桃樹開花了。扣兒開了。兩塊木板沒粘好,又開了。4.(河流)解凍:河開了。5.解除(封鎖、禁令、限制等):開戒。開禁。開齋。開釋。6.發動或操縱(槍、炮、車、船、飛機、機器等):開槍。開汽車。開拖拉機。火車開了。7.(隊伍)開拔:昨天開來兩團人,今天又開走了。8.開辦:開工廠。開醫院。9.開始:開工。開學。開演。10.姓。11.開金中含純金量的計算單位(二十四開為純金):這條金項鏈是十八開的。[英karat]12.開爾文的簡稱。1開是水的三相點熱力學溫度的1/273.16。13.趨向動詞。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后。a)表示分開或離開:拉開。躲開。把門推開。窗戶關得緊,打不開。b)表示容下:屋子小,人多了坐不開。這張大床,三個孩子也睡開了。c)表示擴大或擴展:喜訊傳開了。d)表示開始并繼續下去:下了兩天雨,天就冷開了。天還沒亮,大家就干開了。
【辟】:[bì]1.君主:復辟。2.姓。3.排除:辟邪。4.同“避”。5.帝王召見并授予官職:辟舉(征召和薦舉)。[pī][辟頭](pītóu)同“劈頭”。[pì]1.透徹:精辟。透辟。2.駁斥或排除(不正確的言論或謠言):辟謠。辟邪說。3.法律;法:大辟(古代指死刑)。
“天地開辟”的近義詞
“天地開辟”的相關成語
天地開辟
遍地開花
辟地開天
哀感天地
別有天地
別有天地非人間
德配天地
動天地,泣鬼神
動天地,感鬼神
功蓋天地
功均天地
廣闊天地
感天地,泣鬼神
感天地,動鬼神
壺中天地
驚天地泣鬼神
經緯天地
盤古開天地
天地不容
天地長久
“天地開辟”的關聯成語
天字的成語
地字的成語
開字的成語
辟字的成語
天開頭的成語
地開頭的成語
開開頭的成語
辟開頭的成語
tian的成語
di的成語
kai的成語
pi的成語
tdkp的成語
天地什么什么的成語
天什么開什么的成語
天什么什么辟的成語
什么地開什么的成語
什么地什么辟的成語
什么什么開辟的成語
“天地開辟”造句
盤古憑借著自己的神力終于把天地開辟出來了.可是,盤古也累死了.
盤古憑借著自己的神力終于把天地開辟出來了.
其實在這方天地開辟的時候,五十道法則將這方世界支撐起來,讓這方世界壯大,適合生靈居住。
天地開辟之后,到軒轅黃帝那個歷史時代之前。
則指天地開辟以后得道成仙的仙真以及地方神靈。
盤古大神憑借著自己的神力終于把天地開辟出來了。
天地開辟之前,它已經存在了無限的時間,而且會永恒地存在下去,空間上它也是無限的,不局限於任何一個具體的區域。
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
天地開辟初始,道祖和魔祖就已經存在了,各自得清濁二氣建立了天道和地道。
* 天地開辟的意思 天地開辟的成語解釋 天地開辟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