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勝之地的意思 形勝之地的讀音和出處
- 形
- 勝
- 之
- 地
- 成語名稱:
- 形勝之地
- 成語拼音:
- [xíng shèng zhī dì]
- 成語解釋:
- 形勝:地理形勢優越。指地勢優越的區域
- 成語出處:
- 唐·李世民《冊高士廉改封申國公文》:“形勝之地,允屬勛賢。”
- 成語例句:
- 宋·無名氏《新編五代史平話·晉史》下卷:“晉主謂契丹主曰:‘河東形勝之地,須留一子守著。’”
- 是否常用:
- 一般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賓語;用于書面語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形勝之地
- 英文翻譯:
- advantageous terrain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形勝之地”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X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形勝 地理 形勢 優越 地勢 區域
“形勝之地”的單字解釋
【形】:1.形狀:圓形。方形。圖形。地形。2.形體;實體:有形。無形。形影不離。3.顯露;表現:喜形于色。形諸筆墨。4.對照:相形見絀。5.姓。
【勝】:[shèng]1.勝利(跟“負、敗”相對):打勝仗。取勝。2.打敗(別人):以少勝多。戰勝敵人。3.比另一個優越(后面常帶“于、過”等):事實勝于雄辯。實際行動勝過空洞的言辭。4.優美的(景物、境界等):勝景。勝境。引人入勝。5.姓。6.(舊讀shēng)能夠承擔或承受:勝任。不勝。7.古代戴在頭上的一種首飾:方勝。[shēng]肽的舊稱。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地】:[dì]1.人類生長活動的所在:地球(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說。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質。地殼。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陸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個區域:地區。此地。6.建筑材料鋪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間或區域的部位:地點。目的地。8.人在社會關系中所處的位置:易地以處。9.表示思想或行動的某種活動領域:見地。境地。心地。10.底子:質地。[de]結構助詞,用在詞或詞組之后表示修飾后面的謂語:慢慢地走。
“形勝之地”的近義詞
“形勝之地”的相關成語
形勝之地
形勝之國
操必勝之券
決勝之機
濟勝之具
安身之地
不敗之地
不毛之地
不牧之地
不食之地
必由之地
必爭之地
尺寸之地
彈丸之地
釣游之地
方寸之地
膚寸之地
膏腴之地
桂玉之地
立于不敗之地
“形勝之地”的關聯成語
形字的成語
勝字的成語
之字的成語
地字的成語
形開頭的成語
勝開頭的成語
之開頭的成語
地開頭的成語
xing的成語
sheng的成語
zhi的成語
di的成語
xszd的成語
形勝什么什么的成語
形什么之什么的成語
形什么什么地的成語
什么勝之什么的成語
什么勝什么地的成語
什么什么之地的成語
“形勝之地”造句
何況北京這么一座雄偉之城,宮殿巍峨,形勝之地,一旦毀于戰火,總需重建,豈非又是勞民傷財!
當是時,關中是天下形勝之地,要是關中一失,華夏必危,正因為如此,漢武帝才采取了先斷右臂,掃出外圍,逐步壓縮,從戰略上孤立匈奴的策略。
靈州處黃河與浦洛河流交匯處,據形勝之地,方圓千里,有山河作為其天然屏障,易守難攻。
關中形勝之地,而以弱才小兒守之,非經遠之規也。
察既居形勝之地,折節下士,樹恩百姓,勇俠之士多附之,境內稱治。
且晉陽形勝之地,帝王由此而興。
頭枕燕山,左有九山頂山,右有東靈山,為兩耳插天,內有二十八星宿護龍,大都形勝之地。
旅順口,扼要之所,口門嚴實,山列疊嶂,進可戰,退可守,實乃形勝之地。
處士南陽馮亮有巧思,魏主使與河南尹甄琛、沙門統僧暹擇嵩山形勝之地,立閑居寺,極巖壑土木之美。
* 形勝之地的意思 形勝之地的成語解釋 形勝之地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