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難相恤的意思 患難相恤的讀音和出處
- 患
- 難
- 相
- 恤
- 成語名稱:
- 患難相恤
- 成語拼音:
- [huàn nàn xiāng xù]
- 成語解釋:
- 恤:體恤,周濟。遇到患難彼此互相救助,甚至不惜生命
- 成語出處:
- 《河南程氏文集》第11卷:“度鄉村遠近為伍保,使之力役相助,患難相恤,而奸偽無所容。”
- 成語例句:
- 是否常用:
- 一般成語
- 感情褒貶:
- 褒義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世
- 結構類型:
- 緊縮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患難相恤
- 英文翻譯:
- A friend in need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患難相恤”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緊縮式成語 H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體恤 遇到 患難 救助 生命
“患難相恤”的單字解釋
【患】:1.禍害;災難:患難。水患。防患未然。2.憂慮:憂患。患得患失。3.害(病):患病。患者。
【難】:[nán]1.不容易,做起來費事:難處。難度。難點。難關。難熬。難耐。難產。難堪。難題。難以。難于。困難。畏難。急人之難。2.不大可能辦到,使人感到困難:難免。難為。難保。難怪。難倒(dǎo)。難道。難能可貴。3.不好:難聽。難看。[nàn]1.災禍,困苦:難民。災難。遇難。逃難。殉難。患難。遭難。避難。排擾解難。2.仇怨:排難解紛。3.詰責,質問:發難。非難。責難。[nuó]古同“儺”。
【相】:[xiāng]1.互相:相像。相識。相距太遠。不相上下。2.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動作:實不相瞞。好言相勸。3.姓。4.親自觀看(是不是合心意):相親。相中。[xiàng]1.相貌;外貌:長相。聰明相。可憐相。狼狽相。2.物體的外觀:月相。金相。3.坐、立等的姿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4.相位。5.交流電路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如三相交流發電機有三個繞組,每個繞組叫做一相。6.相態。7.觀察事物的外表,判斷其優劣:相馬。8.姓。9.輔助:吉人天相。10.宰相:丞相。11.某些國家的官名,相當于中央政府的部長。12.舊時指幫助主人接待賓客的人:儐相。
【恤】:1.同情;憐憫:體恤。2.救濟:撫恤。3.憂慮。
“患難相恤”的近義詞
“患難相恤”的相關成語
“患難相恤”的關聯成語
患字的成語
難字的成語
相字的成語
恤字的成語
患開頭的成語
難開頭的成語
相開頭的成語
恤開頭的成語
huan的成語
nan的成語
xiang的成語
xu的成語
hnxx的成語
患難什么什么的成語
患什么相什么的成語
患什么什么恤的成語
什么難相什么的成語
什么難什么恤的成語
什么什么相恤的成語
“患難相恤”造句
守望相助,患難相恤;務興禮讓之風,以成敦厚之俗”。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開放慈善、患難相恤。
孫賢迅)患難相恤聚僑心,守望相助閩西北。
這種互助風尚在中國古代鄉間廣為流傳,并被概括為“患難相恤”、“禮俗相交”,成為鄉民約定俗成的“法規”,帶有一定的強制性。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鄰里相幫,患難相恤,團結一致,共渡難關,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中國文化就有這樣的資源,“患難相恤,守望相助”,這是中國文化的傳統,和西方文明中的公民意識不是一回事。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鄰里相幫,患難相恤,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這種決心,這種患難相恤,這種命運共同體的血脈相連,我們曾在10。
暴掠不作,患難相恤,合同為一家。
主辦方希望通過此次賑災義演,令廣大海外僑同胞看到患難相恤、守望相助的民族精神,感受到災難面前寶貴的人性光輝和向上的力量。
* 患難相恤的意思 患難相恤的成語解釋 患難相恤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