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稀泥的意思 抹稀泥的讀音和出處
- 抹
- 稀
- 泥
- 成語名稱:
- 抹稀泥
- 成語拼音:
- [mǒ xī ní]
- 成語解釋:
- 〈方〉也稱和稀泥,比喻無原則地調解或折中。
- 成語出處:
- 老舍《我這一輩子》:“這在早年間叫做‘抹稀泥’,現在的新名詞應叫著什么,我還沒能打聽出來。”
- 成語例句:
- 王朔《我是“狼”》:“我堅決不同意這種抹稀泥的作法。”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謂語、定語、賓語;指折中
- 結構類型:
- 動賓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當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抹稀泥
- 英文翻譯:
- mediate differences at the price of principle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抹稀泥”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三字成語 動賓式成語 M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也稱 和稀泥 比喻 無原則 調解 折中
“抹稀泥”的單字解釋
【抹】:[mǒ]1.涂:涂抹。抹粉(喻美化或掩飾)。抹黑(喻丑化)。抹子(瓦工用來抹灰泥的器具。亦稱“抹刀”)。2.揩,擦:抹拭。哭天抹淚。3.除去,勾掉,不計在內:抹煞。4.輕微的痕跡:“林梢一抹青如畫”。一抹余暉。[mò]1.把和好了的泥或灰涂上后弄平:抹墻。抹石灰。2.緊靠著繞過去:抹頭。抹身。3.用手指輕按,奏弦樂指法的一種。[mā]1.擦:抹桌子。2.按著向下移動、除去:抹不下臉來(礙于臉面或情面)。
【稀】:1.同“希”:稀少。稀見。2.事物之間不緊密,距離遠,空隙大。與“密”相對:稀疏。莊稼種得太密和太稀都不好。3.含水分多,濃度小:稀鹽酸。稀飯。
【泥】:[ní]1.土和水混合成的東西。2.像泥的東西:印泥。棗泥。[nì]1.用灰、泥等涂塞:泥墻。泥爐膛。2.死板;不靈活:拘泥。
“抹稀泥”的近義詞
“抹稀泥”的相關成語
“抹稀泥”的關聯成語
“抹稀泥”造句
一個匠人,抹稀泥的門道還是挺多的。
處理這種事情汪所長已經架輕就熟了,無非是抹抹稀泥,給鮑偉那邊爭取幾個錢的賠償,讓那個范東吃吃苦頭,拿起電話叫了兩個警員安排了下去。
朕只好委曲求全,一味地抹稀泥。
你們有了不同意見英國公可以居中抹稀泥,他適合做這個,剩下的只有高大人了所以讓高大人去督師,再說高大人脾氣好也比較聽話。
這類抹稀泥的難處,從古至今,豈是諸葛亮一人的故事。
蘇第7集團軍與它的司令一樣多災多難,梅列茨科夫大將是老于世故的老滑頭,抹稀泥兩頭光的人物,開戰后又被斯大林投入監獄“教育”。
洛長風腦海浮現出小時候的記憶,當時黃安安還梳著羊角小辮,頭發黃黃的,兩個小家伙經常在一起摸魚捉蝦,互抹稀泥,小時候的“他”。
村長王卓敏性格耿直,為人正派,但能力平平,老好人善于抹稀泥。
* 抹稀泥的意思 抹稀泥的成語解釋 抹稀泥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