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觀紋的意思 掌上觀紋的讀音和出處
- 掌
- 上
- 觀
- 紋
- 成語名稱:
- 掌上觀紋
- 成語拼音:
- [zhǎng shàng guān wén]
- 成語解釋:
- 比喻極其容易,毫不費力。
- 成語出處:
- 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二折:“可不道狀元郎懷中取物,覷富貴掌上觀紋。”
- 成語例句:
- 我覷那兩員賊將,如掌上觀紋,探囊取物,師父放心,某擒拿走一遭去。★明·無名氏《怒斬關平》頭折
- 是否常用:
- 一般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掌上觀紋
- 英文翻譯:
- On the palm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掌上觀紋”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Z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比喻 容易 費力
“掌上觀紋”的單字解釋
【掌】:1.手掌:鼓掌。易如反掌。摩拳擦掌。2.用手掌打:掌嘴。3.掌管;掌握:掌舵。掌印。掌大權。4.某些動物的腳掌:熊掌。鴨掌。5.馬蹄鐵:這匹馬該釘掌了。6.釘或縫在鞋底前部、后部的皮子等:前掌兒。后掌兒。釘一塊掌兒。7.釘補鞋底:掌鞋。8.加上(油鹽等):掌點兒醬油。9.把:掌門關上。10.姓。
【上】:[shàng]1.方位詞。位置在高處的:上部。上游。往上看。2.等級或品質高的:上等。上級。上品。3.方位詞。次序或時間在前的:上卷。上次。上半年。4.舊時指皇帝:上諭。5.向上面:上繳。上升。上進。6.姓。7.由低處到高處:上山。上樓。上車。8.到;去(某個地方):上街。上工廠。他上哪兒去了?9.向上級呈遞:上書。10.向前進:老張快上,投籃。見困難就上,見榮譽就讓。11.出場:這一場戲,你應該從左邊的旁門上。這一場球,你們五個先上。12.把飯菜等端上桌子:上飯。上菜。上茶。13.添補;增加:上水。上貨。14.把一件東西安裝在另一件東西上;把一件東西的兩部分安裝在一起:上刺刀。上螺絲。15.涂;搽:上顏色。上藥。16.達到;夠(一定數量或程度):上百人。上年紀。⒁(又shǎng)上聲:平上去入。17.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1”。見〖工尺〗。18.表示由低處向高處:爬上山頂。19.表示有了結果或達到目的:鎖上門。考上了大學。那時他家窮得連飯都吃不上。20.表示開始并繼續:愛上了農村。[shǎng]指上聲,“上2”shàng⒁的又音。[shang]1.用在名詞后,表示在物體的表面:臉上。墻上。桌子上。2.用在名詞后,表示在某種事物的范圍以內:會上。書上。課堂上。報紙上。3.表示某一方面:組織上。事實上。思想上。
【觀】:[guān]1.看:觀看。走馬觀花。坐井觀天。2.景象或樣子:奇觀。改觀。3.對事物的認識或看法:樂觀。悲觀。世界觀。[guàn]1.道教的廟宇:道觀。白云觀。2.(Guàn)姓。
【紋】:[wén]1.(紋兒)絲織品上的花紋:綾紋。2.紋路:指紋。螺紋。波紋。皺紋。一道紋兒。[wèn]同“璺”(wèn)。
“掌上觀紋”的近義詞
“掌上觀紋”的相關成語
“掌上觀紋”的關聯成語
掌字的成語
上字的成語
觀字的成語
紋字的成語
掌開頭的成語
上開頭的成語
觀開頭的成語
紋開頭的成語
zhang的成語
shang的成語
guan的成語
wen的成語
zsgw的成語
掌上什么什么的成語
掌什么觀什么的成語
掌什么什么紋的成語
什么上觀什么的成語
什么上什么紋的成語
什么什么觀紋的成語
“掌上觀紋”造句
李鋒以為他對《聯盟》已經了解到了掌上觀紋的程度,誰知道居然還有低等級大招,這種逆天的技能存在。
這個星球上所發生的一切,如掌上觀紋。
道家之中練氣之后,能勘查自己的五臟六腑,經絡皮指,血管血液,一條一條,如掌上觀紋,清清楚楚。
羅蒙笑笑,其實許多事情,一旦得知了結果,回過頭來再去追索事先的蛛絲馬跡,那不過是掌上觀紋一般簡單。
修煉到通靈的境界,精神內守,五臟六腑,骨骼骨髓,都歷歷在目,如掌上觀紋。
可以把自己的五臟六腑,骨骼經脈,都看的清清楚楚,猶如掌上觀紋,歷歷在目。
此時他眼前所有的事物都憑空消失了一般,只剩下兩人殊死搏斗的人影,如影隨形,恍若掌上觀紋,每一個細小的力量變化,每一次肌肉的收縮,每一回呼吸的節奏。
時間好像只是剎那,又如萬年,一輪皎月躍出水面,頓時讓整個識海澄澈非凡,每一處都纖毫畢現,如同掌上觀紋。
九重通靈的境界,就開始開發大腦的潛力,人的精神十分敏銳,幾乎是可以看穿對手的一切生機狀態,更能夠自我內觀,自己的五臟六腑歷歷在目,如掌上觀紋。
當眾多生命星球上的人類還在懵懂無知的時期,桑葚人類已經對他們的作息了如掌上觀紋,主宰他們全球生靈的生死如同頑童腳尖下的螞蟻。
* 掌上觀紋的意思 掌上觀紋的成語解釋 掌上觀紋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