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竟之志的意思 未竟之志的讀音和出處
- 未
- 竟
- 之
- 志
- 成語名稱:
- 未竟之志
- 成語拼音:
- [wèi jìng zhī zhì]
- 成語解釋:
- 沒有完成的志向。
- 成語出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5回:“今日之下,退守山林,卻深望這個兒子,完我未竟之志。”
- 成語例句:
- 曾樸《孽海花》第29回:“天弢龍伯君還是繼續他未竟之志,正是我們最忠懇的同志。”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貶義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賓語;指尚未實現的志愿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近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未竟之志
- 英文翻譯:
- unfulfilled ambition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未竟之志”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人物心理的成語 壯志的成語 W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沒有 完成 志向
“未竟之志”的單字解釋
【未】:1.副詞。1.不:未便。未知可否。2.沒;沒有:未見此人。2.地支的第八位。3.未時,舊式記時法,相當于十三點到十五點。
【竟】:1.完畢;終了:繼承革命先烈未竟的事業。2.從始至終;全:竟夜。3.副詞。1.終于:有志者事竟成。2.表示出乎意料:沒想到他竟進步得這樣快。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志】:1.志向;志愿:立志。得志。志同道合。2.志氣;意志:人窮志不短。3.姓。4.稱輕重;量長短、多少:用秤志志。拿碗志一志。5.記:志喜。志哀。永志不忘。6.文字記錄:雜志。縣志。《三國志》。7.記號:標志。
“未竟之志”的近義詞
“未竟之志”的相關成語
“未竟之志”的關聯成語
未字的成語
竟字的成語
之字的成語
志字的成語
未開頭的成語
竟開頭的成語
之開頭的成語
志開頭的成語
wei的成語
jing的成語
zhi的成語
zhi的成語
wjzz的成語
未竟什么什么的成語
未什么之什么的成語
未什么什么志的成語
什么竟之什么的成語
什么竟什么志的成語
什么什么之志的成語
“未竟之志”造句
我很悲傷地了解到人生竟是如此無常,他還有許多未竟之志。
小小的一環,是為了完成前世未竟之志。
翌日,乃奉曾祖祈增公以下至季弟周傳之神主于堂之中,標額曰慈庵,以成先慈建庵供佛未竟之志,而又配祀先考肅庵公,權合古人柑廟之義也。
他們驅使弟子上山學藝,也無非是想其傳人得其天地之毓秀,盡化為劍法武功,來完成他們當年未竟之志:獨步天下,冠絕群倫。
這死炮灰,你也是有些見識的,活了五百年也做不成一件事,難怪只能做妖怪,什么未竟之志,全是扯淡。
人總有一死,只要死得其所,若二三年前,余即不能死;今有學生諸君,可完成余未竟之志,則余可以死矣!
* 未竟之志的意思 未竟之志的成語解釋 未竟之志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