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世之才的意思 濟世之才的讀音和出處
- 濟
- 世
- 之
- 才
- 成語名稱:
- 濟世之才
- 成語拼音:
- [jì shì zhī cái]
- 成語解釋:
- 濟:救。具有拯救時世的才能。形容極有政治才能。
- 成語出處:
- 唐 杜甫《奉待嚴大夫》詩:“殊方又喜故人來,重鎮還須濟世才。”
- 成語例句:
- 他雖貌不驚人,卻有濟世之才。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偏正式;作賓語;指救世的才能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濟,不能讀作“jǐ”。
- 繁體字形:
- 濟丗之才
- 英文翻譯:
- a person endowed with the talent to govern and to serve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濟世之才”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杜甫的成語 J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具有 拯救 時世 才能 形容 政治
“濟世之才”的單字解釋
【濟】:[jì]1.過河;渡:同舟共濟。2.救;救濟:接濟。緩不濟急。3.(對事情)有益;成:無濟于事。假公濟私。[jǐ]1.濟水,古水名,發源于今河南,流經山東入渤海。現在黃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來的濟水的河道。今河南濟源,山東濟南、濟寧、濟陽,都從濟水得名。2.姓。
【世】:1.時代:近世。當世。2.人的一生:一生一世。3.一代傳一代的:世醫。世交。4.指有世交關系的:世叔。5.一代一代父子相承而形成的輩分:第十五世孫。6.世界;社會:舉世無雙。公之于世。7.地質年代分期的第四級。如新生代第四紀分成更新世和全新世。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才】:1.才能:德才兼備。多才多藝。這人很有才。2.有才能的人:干才。奇才。3.姓。4.表示以前不久:你怎么才來就要走?5.表示事情發生得晚或結束得晚:他說星期三動身,到星期五才走。大風到晚上才住了。6.表示只有在某種條件下然后怎樣(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須”或含有這類意思):只有依靠群眾,才能把工作做好。7.表示發生新情況,本來并不如此:經他解釋之后,我才明白是怎么回事。8.表示數量小,次數少,能力差,程度低等等:這個工廠開辦時才幾十個工人。別人一天干的活兒他三天才干完。9.表示強調所說的事(句尾常用“呢”字):麥子長得才好呢。我才不信呢!
“濟世之才”的相關成語
“濟世之才”的關聯成語
濟字的成語
世字的成語
之字的成語
才字的成語
濟開頭的成語
世開頭的成語
之開頭的成語
才開頭的成語
ji的成語
shi的成語
zhi的成語
cai的成語
jszc的成語
濟世什么什么的成語
濟什么之什么的成語
濟什么什么才的成語
什么世之什么的成語
什么世什么才的成語
什么什么之才的成語
“濟世之才”造句
他雖貌不驚人,卻有濟世之才。
我不但知道先生,而且知道先生善于識人,乃經國濟世之才!我說一人名字,先生就知道我為什么對先生這么了解了---賈詡賈文和。
太子遭承平之世,足為守成之主;今國步艱難,恐非濟世之才。
兄弟說笑了,我無青云之志,也無投身仕途之念,更無濟世之才,投身于此,只恐誤了兄弟的大事。
崔圓少年家境貧寒,志向遠大,好讀兵書,有經國濟世之才。
談吐不凡,有經國濟世之才,兼之與洛妃楊妃兩位寵妃有親,明皇十分賞識,用了御史之職,直至今日。
先父在時常言‘新野鄧伯苗堅貞簡亮有濟世之才’,我素來敬仰先生,希望能有所請益,所以常使人打聽先生的情況,可惜卻一直未能一見。
因見他生得相貌堂堂,談吐不凡,有經國濟世之才,明皇十分賞識,賜了御史之職,直至今日。
仙凡有界,修煉漫漫,欲成仙者不僅要有超人濟世之才,利物與人之功,亦必有堅如磐石之毅力,鏗鏘鐵血之心腸!村長作品《賤行》。
吳某村中學究,胸次未見經綸濟世之才;雖曾讀些孫吳兵法,未曾有半粒微功。
* 濟世之才的意思 濟世之才的成語解釋 濟世之才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