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其道的意思 獨行其道的讀音和出處
- 獨
- 行
- 其
- 道
- 成語名稱:
- 獨行其道
- 成語拼音:
- [dú xíng qí dào]
- 成語解釋:
- 道:信念、主張。獨自去實現自己的主張。
- 成語出處:
- 《孟子·滕文公下》:“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 成語例句:
- 你不要獨行其道,遠離群眾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謂語、定語;指只照自己認為對的去做
- 結構類型:
- 動賓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獨行其道
- 英文翻譯:
- practise one 's path independently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獨行其道”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動賓式成語 孟子的成語 D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信念 主張 實現
“獨行其道”的單字解釋
【獨】:1.一個:獨子。獨木橋。無獨有偶。2.獨自:獨攬。獨斷專行。3.年老沒有兒子的人:鰥寡孤獨。4.唯獨:大伙兒都齊了,獨有他還沒來。5.自私;容不得人:這個人真獨,他的東西誰也碰不得。6.姓。
【行】:[háng]1.行列:雙行。楊柳成行。2.排行:您行幾?。我行三。3.行業:內行。同行。在行。懂行。改行。各行各業。干一行,愛一行。行行出狀元。4.某些營業機構:商行。銀行。車行。5.用于成行的東西:一行字。幾行樹。兩行眼淚。[hàng]見〖樹行子〗。[héng]見〖道行〗。[xíng]1.走:步行。人行道。日行千里。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關的:行裝。行程。行蹤。西歐之行。4.流動性的;臨時性的:行商。行營。5.流通;推行:行銷。發行。風行。6.做;辦:舉行。執行。試行。行醫。行不通。簡便易行。行之有效。7.表示進行某項活動(多用于雙音動詞前):另行通知。即行查復。8.(舊讀xìng)行為:品行。言行。罪行。獸行。9.可以:行,咱們就照這樣辦吧。算了,把事情說明白就行了。10.姓。
【其】:[qí]1.人稱代詞。他(她、它)的;他(她、它)們的:各得其所。自圓其說。2.人稱代詞。他(她、它);他(她、它)們:促其早日實現。不能任其自流。3.指示代詞。那個;那樣:查無其事。不厭其煩。4.指示代詞。虛指:忘其所以。5.姓。6.表示揣測、反詰:豈其然乎?。其奈我何?7.表示請求或命令:子其勉之!8.詞綴:極其。尤其。如其。[jī]用于人名,酈食其(LìYìjī),漢朝人。
【道】:1.道路:鐵道。大道。人行道。羊腸小道。2.水流通行的途徑:河道。下水道。黃河故道。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道合。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道德:道義。5.技藝;技術:醫道。茶道。花道。書道。6.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尊師重道。傳道。衛道士。7.屬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道院。道士。道姑。老道。一僧一道。8.指某些封建迷信組織:一貫道。9.線條;細長的痕跡:畫了兩條橫道兒,一條斜道兒。10.姓。11.我國歷史上行政區域的名稱。在唐代相當于現在的省,清代和民國初年在省的下面設道。12.某些國家行政區域的名稱。13.說:道白。能說會道。一語道破。14.用語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謝。15.說(跟文言“曰”相當,多見于早期白話)。16.以為;認為:我道是誰呢,原來是你。
“獨行其道”的近義詞
“獨行其道”的相關成語
“獨行其道”的關聯成語
獨字的成語
行字的成語
其字的成語
道字的成語
獨開頭的成語
行開頭的成語
其開頭的成語
道開頭的成語
du的成語
xing的成語
qi的成語
dao的成語
dxqd的成語
獨行什么什么的成語
獨什么其什么的成語
獨什么什么道的成語
什么行其什么的成語
什么行什么道的成語
什么什么其道的成語
“獨行其道”造句
后來孟子發揮這種樂道精神說: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虐戀是在夢與醒之間,獨行其道。
得志,與民由之敞開懷,傲笑天下唯我癡;不得志,獨行其道終不悔,名花美文拚沉醉。
擁有慧眼能獨行其道,走出自己的修行大道。
獨行其道的主要都是一種占卜日子的吉兇,方位的好壞的日別占卜表。
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
看周遭憐憫的目光,仿佛他們就沒參與一樣的無辜,這讓另外的四位狀元恥于為伍,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咳咳,益德吾竊以為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 獨行其道的意思 獨行其道的成語解釋 獨行其道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