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用夏變夷的意思 用夏變夷的讀音和出處

    • yòng
    • xià
    • biàn
    成語名稱:
    用夏變夷
    成語拼音:
    [yòng xià biàn yí]
    成語解釋:
    夏,諸夏,古代中原地區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諸侯國;夷,指中原地區以外的各族。以諸夏文化影響中原地區以外的僻遠部族。
    成語出處:
    《孟子 滕文公上》:“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于夷者。”
    成語例句:
    蔡東藩《慈禧太后演義》第13回:“平時守著用夏變夷的古訓,把新政、新學批駁得一錢不值。”
    是否常用:
    感情褒貶:
    中性成語
    成語詞性: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中華文化同化少數民
    結構類型:
    偏正式成語
    形成年代:
    古代成語
    標準拼音:
    繁體字形:
    用夏變夷
    英文翻譯:
    assimilate
    成語故事:
    成語接龍:
    “用夏變夷”成語接龍
    成語分類:
    四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孟子的成語 影響巨大的成語 Y開頭的成語
    成語關注:
    王朝 分封 諸侯 各族 文化 影響 部族

    成語用夏變夷

    “用夏變夷”的單字解釋

    】:1.使用:用力。用兵。公用。大材小用。2.費用:用項。家用。3.用處:功用。多少總會有點用。4.需要(多用于否定式):天還很亮,不用開燈。東西都準備好了,您不用操心了。5.吃、喝(含恭敬意):用飯。請用茶。6.引進動作、行為所憑借的工具、手段等:用筆寫字。用老眼光看人。7.因此;因8.(多用于書信):用特函達。9.姓。
    】:1.夏季,一年的第二季,大體是農歷四月至六月。2.指中國:華夏。3.朝代名。1.(約前2070—約前1600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相傳為夏后氏部落聯盟首領禹所建立。曾建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陽翟(今河南禹縣)等地。傳到桀,為商湯所滅。2.十六國之一(407—431)。匈奴族赫連勃勃建立。建都統萬城(今陜西靖邊東北)。為吐谷渾所滅。3.(1032—1227)。北宋時黨項族李元昊(hào)在中國西北地區建立。建都興慶(今寧夏銀川),史稱西夏。為蒙古所滅。
    】:1.和原來不同;變化;改變:情況變了。變了樣兒。2.改變(性質、狀態);變成:沙漠變良田。后進變先進。3.使改變:變廢為寶。變農業國為工業國。4.能變化的;已變化的:變數。變態。5.變賣:變產。6.變通:通權達變。7.有重大影響的突然變化:事變。變亂。8.指變文:目連變。9.姓。
    】:1.平坦;平安:化險為夷。2.破壞建筑物(使成為平地):燒夷彈。夷為平地。3.滅掉;殺盡:夷滅。夷族。4.我國古代稱東方的民族,也泛稱周邊的民族:淮夷。四夷。5.舊時泛指外國或外國人:夷情。華夷雜處。6.姓。

    “用夏變夷”的反義詞

    “用夏變夷”的相關成語

    “用夏變夷”的關聯成語

    “用夏變夷”造句

    你做事要用夏變夷,切不可粗心大意。

    孟子對儒家民族思想最重要的發展,是明確提出了“用夏變夷”的概念。

    兩廣總督基本承襲霍與瑕“以漢法約束之”、“用夏變夷”的策略。

    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于夷者也。

    臣聞用夏變夷,未聞變于夷者也。

    古代中國,在“華夷之辨”和“用夏變夷”的理念指導下形成的四夷朝貢關系體系中,四夷來朝是中華禮樂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沒有專門的對外事務機構。

    “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于夷者。

    文化認同不是說不太容易做到,中國古代的夷夏觀里核心是文化,以文化差異劃分四夷,追求的是用夏變夷,中國古代先秦時期的夷夏觀,現在成為民族觀。

    * 用夏變夷的意思 用夏變夷的成語解釋 用夏變夷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