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時而動的意思 相時而動的讀音和出處
- 相
- 時
- 而
- 動
- 成語名稱:
- 相時而動
- 成語拼音:
- [xiāng shí ér dòng]
- 成語解釋:
- 相時:看準時機。觀察對自己有利的時機而行動。
- 成語出處:
- 《左傳·隱公十一年》:“許無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相時而動,無累后人,可謂知禮矣。”
- 成語例句:
- 葉赫那拉·圖鴻《乾隆皇帝》第二章:“大丈夫相時而動,此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也!”
- 是否常用:
- 一般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相時而動
- 英文翻譯:
- adapt oneself to circumstances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相時而動”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左傳的成語 X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時機 觀察 有利 行動
“相時而動”的單字解釋
【相】:[xiāng]1.互相:相像。相識。相距太遠。不相上下。2.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動作:實不相瞞。好言相勸。3.姓。4.親自觀看(是不是合心意):相親。相中。[xiàng]1.相貌;外貌:長相。聰明相。可憐相。狼狽相。2.物體的外觀:月相。金相。3.坐、立等的姿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4.相位。5.交流電路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如三相交流發電機有三個繞組,每個繞組叫做一相。6.相態。7.觀察事物的外表,判斷其優劣:相馬。8.姓。9.輔助:吉人天相。10.宰相:丞相。11.某些國家的官名,相當于中央政府的部長。12.舊時指幫助主人接待賓客的人:儐相。
【時】:1.時間(對空間而言):時空觀念。2.時代;時候:古時。唐時。戰時。3.時間單位。舊指時辰,現指小時,即一日(一個晝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規定的時間:按時上班。過時作廢。5.季節:四時如春。6.現在的;當時的:時事。時興。7.時俗;時尚:入時。8.副詞。時常:時時。時有錯誤。9.有時候:時陰時晴。10.時機:不誤農時。
【而】:1.連接動詞、形容詞或詞組、分句等。a)連接語意相承的成分:偉大而艱巨的任務。戰而勝之。取而代之。我們正從事一個偉大的事業,而偉大的事業必須有最廣泛的群眾的參加和支持。b)連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補充的成分:梔子花的香,濃而不烈,清而不淡。馬克思主義叫我們看問題不要從抽象的定義出發,而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c)連接語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轉折:如果能集中生產而不集中,就會影響改進技術、提高生產。d)連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難而畏懼而退卻而消極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時間、方式、目的、原因、依據等的成分連接到動詞上面:匆匆而來。挺身而出。為正義而戰。因公而死。視情況而定。4.插在主語謂語中間,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戰爭而不依靠人民大眾,毫無疑義將不能取得勝利。5.姓。
【動】:1.(事物)改變原來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跟“靜”相對):流動。風吹草動。你坐著別動。2.“働”是“勞動”的“動(動)”的異體字。3.改變(事物)原來的位置或樣子:搬動。挪動。改動。動用。興師動眾。4.使用;使起作用:動筆。動手。動腦筋。5.觸動(思想感情):動心。動怒。動了公憤。6.感動:動人。不為親情所動。7.吃;喝(多用于否定式):這病不宜動葷腥。他向來不動酒。8.動不動;常常:動輒得咎。影片一經上演,觀眾動以萬計。
“相時而動”的近義詞
“相時而動”的相關成語
“相時而動”的關聯成語
相字的成語
時字的成語
而字的成語
動字的成語
相開頭的成語
時開頭的成語
而開頭的成語
動開頭的成語
xiang的成語
shi的成語
er的成語
dong的成語
xsed的成語
相時什么什么的成語
相什么而什么的成語
相什么什么動的成語
什么時而什么的成語
什么時什么動的成語
什么什么而動的成語
“相時而動”造句
看到嫌疑人后,你們相時而動,將其抓捕歸案。
經驗豐富的指揮者常常相時而動,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顯和具陳宜杜門晦跡,相時而動,帝深納焉。
正所謂了君子相時而動,識時務者為俊杰。
許無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相時而動,無累後人,可謂知禮矣。
到江東后先化整為零,待至明年開春時便相時而動。
‘相時而動,無累后人!’公孝要君致釁,自貽伊戚,我豈可私相容隱么?
我們會要2個孩子,會接父母過來小住些時日,會邀朋友一起環游澳洲,要看機遇,相時而動。
或借天時地利人和之便,或利用靈活的作戰手法,隨機應變,相時而動,才將局勢逆轉的。
* 相時而動的意思 相時而動的成語解釋 相時而動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