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毫不犯的意思 秋毫不犯的讀音和出處
- 秋
- 毫
- 不
- 犯
- 成語名稱:
- 秋毫不犯
- 成語拼音:
- [qiū háo bù fàn]
- 成語解釋:
- 秋毫:鳥獸秋天新換的絨毛,比喻極細微的東西;犯:侵犯。指軍紀嚴明,絲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 成語出處:
- 《史記 項羽本紀》:“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后漢書 岑彭傳》:“持軍整齊,秋毫無犯。”
- 成語例句:
- 〖示例〗秋毫不犯三吳悅,春日遙看五色光。 ★唐 李白《永王東巡歌》
- 是否常用:
- 一般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謂語、定語;指軍紀嚴明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秌毫不犯
- 英文翻譯:
- strict and impartial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秋毫不犯”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秋天的成語 史記的成語 Q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秋毫 鳥獸 絨毛 比喻 細微 東西 侵犯 軍紀 嚴明 人民 利益
“秋毫不犯”的單字解釋
【秋】:1.秋季:深秋。秋風。秋雨。秋高氣爽。2.莊稼成熟或成熟時節:麥秋。大秋。3.指一年的時間:千秋萬歲。一日不見,如隔三秋。4.指某個時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秋。危急存亡之秋。5.姓。6.見〖秋千〗。
【毫】:1.細長而尖的毛:狼毫筆。羊毫筆。2.指毛筆:揮毫。3.秤或戥子上用手提的繩:頭毫。二毫。4.一點兒(只用于否定式):毫不足怪。毫無頭緒。5.(某些計量單位的)千分之一:毫米。毫升。毫克。6.計量單位名稱。a)長度,10絲等于1毫,10毫等于1厘。b)質量或重量,10絲等于1毫,10毫等于1厘。7.貨幣單位,即角。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犯】:1.抵觸;違犯:犯法。犯規。犯忌諱。眾怒難犯。2.侵犯:進犯。秋毫無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井水不犯河水。3.罪犯:主犯。盜竊犯。4.發作;發生(多指錯誤的或不好的事情):犯愁。犯錯誤。犯脾氣。他的胃病又犯了。5.姓。
“秋毫不犯”的近義詞
“秋毫不犯”的相關成語
秋毫不犯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洞察秋毫
毫毛不犯
河水不犯井水
井水不犯河水
利析秋毫
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不見輿薪
強不犯弱,眾不暴寡
秋毫勿犯
秋毫無犯
秋毫之末
柔而不犯
微察秋毫
邪不犯正
一客不犯二主
分毫不差
分毫不爽
分毫不值
“秋毫不犯”的關聯成語
秋字的成語
毫字的成語
不字的成語
犯字的成語
秋開頭的成語
毫開頭的成語
不開頭的成語
犯開頭的成語
qiu的成語
hao的成語
bu的成語
fan的成語
qhbf的成語
秋毫什么什么的成語
秋什么不什么的成語
秋什么什么犯的成語
什么毫不什么的成語
什么毫什么犯的成語
什么什么不犯的成語
“秋毫不犯”造句
秋毫不犯:秋毫:鳥獸秋天新換的絨毛,比喻極細微的東西;犯:侵犯。指軍紀嚴明,絲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李弘與李賢,武氏長子與二子之間雖秋毫不犯,不為爭斗,卻前者暴卒,后者冤死,幾番周折,大唐江山落入武氏之手。
因其所部保民撫鎮,秋毫不犯,深得民心,歸附者甚眾,父送子、妻勉夫,竟相投軍,聲勢甚隆。
我狼族與它秋毫不犯,他何東獅顯然是想要獨霸出云山脈。
屠旅長,我也知道貴軍一入重慶,軍紀嚴明,秋毫不犯,除惡揚善,老百姓很是擁護。
自此,蒙古后退,以東京為界,秋毫不犯,蕭月生之威,實令他們心驚膽戰,有如此之能,若是想滅一城,怕是無人能擋,實不敢再招惹南宋。
嚴將軍只講究對老百姓秋毫不犯,卻從沒有叫兵丁為百姓干活,恐怕整個益州也找不出一個帶兵的會像你這樣做。
掛柱【入伙】三年就當上了綹子的二當家,因大飛對百姓秋毫不犯,不搶不奪,偶爾還拿搶來的糧食接濟附近的窮苦百姓。
掌到中途之時那手掌卻又幻化成紅白二色,一半紅在掌心,一半白在五指之間,以指跟為界,涇渭分明,秋毫不犯。
* 秋毫不犯的意思 秋毫不犯的成語解釋 秋毫不犯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