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拉碴的意思 胡子拉碴的讀音和出處
- 胡
- 子
- 拉
- 碴
- 成語名稱:
- 胡子拉碴
- 成語拼音:
- [hú zǐ lā chā]
- 成語解釋:
- 形容滿臉胡子零亂不齊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老舍《駱駝祥子》:“說得非常的溫柔親切,絕不像是由那個胡子拉碴的口中說出來的。”
- 成語例句:
- 季羨林《幾件小事》:“囚首喪面,古有明訓。胡子拉碴,習以為常。”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于口語
- 結構類型:
- 主謂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當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胡子拉碴
- 英文翻譯:
- Stubble of beard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胡子拉碴”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主謂式成語 四字成語 H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形容 滿臉 胡子 零亂 不齊 樣子
“胡子拉碴”的單字解釋
【胡】:1.中國古代稱北邊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遠、隔絕)。2.泛指外國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黃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管樂器)。3.亂,無道理:胡來。胡鬧。胡吹。胡言亂語。4.文言疑問詞,為什么,何故:胡不歸?“胡取禾三百廛兮?”5.嘴周圍和連著鬢角長的須毛:胡須。6.古代指獸類頸下垂肉:“狼跋其胡。”7.巷、小街道稱“胡同(tòng)”(用作巷名時,“同”讀輕聲不兒化)。8.姓。
【子】: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
【拉】:[lā]1.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著自己移動:拉鋸。拉纖。把車拉過來。2.用車載運:平板車能拉貨,也能拉人。3.帶領轉移(多用于隊伍):把二連拉到河那邊去。4.牽引樂器的某一部分使樂器發出聲音:拉胡琴。拉手風琴。5.拖長;使延長:拉長聲音說話。快跟上,不要拉開距離!6.拖欠:拉虧空。拉下不少賬。7.撫養:他母親很不容易地把他拉大。8.幫助:人家有困難,咱們應該拉他一把。9.牽累;拉扯:自己做的事,為什么要拉上別人?10.閑談:拉話。拉家常。11.排泄(大便):拉屎。拉肚子。[lá]刀刃與物件接觸,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動,使物件破裂或斷開;割:把皮子拉開。手上拉了個口子。“剌”[lǎ]見〖半拉〗、[là]同“落”(là)。
【碴】:[chá]1.小碎塊:玻璃碴兒。2.器物上的破口:碗邊上有個新碴兒。3.能引起爭吵的事由:找碴兒。4.談話時提到的事情或對方剛說完的話:答碴兒。[chā]胡子拉碴,形容滿臉胡須,未加修飾。
“胡子拉碴”的近義詞
“胡子拉碴”的相關成語
“胡子拉碴”的關聯成語
胡字的成語
子字的成語
拉字的成語
碴字的成語
胡開頭的成語
子開頭的成語
拉開頭的成語
碴開頭的成語
hu的成語
zi的成語
la的成語
cha的成語
hzlc的成語
胡子什么什么的成語
胡什么拉什么的成語
胡什么什么碴的成語
什么子拉什么的成語
什么子什么碴的成語
什么什么拉碴的成語
“胡子拉碴”造句
父親坐在椅子上,雙眼凹陷,眼圈發黑,蓬頭垢面,胡子拉碴,臉色乏黃。
他用胡子拉碴的下巴逗那個嬰兒.
她扭過頭去,盡量避開他湊過來的那張胡子拉碴的臉.
那個男人長著雙下巴,胡子拉碴,快要謝頂了。
他看上去胡子拉碴、衣衫襤褸、窮困潦倒。
母親仔細端詳著胡子拉碴,瘦骨嶙峋的李二虎,心疼地說:“兒子,這些年你音信全無,不知道媽有多擔心。”。
這些胡子拉碴的司機彼此對罵著,那些話聽了叫人毛發倒豎,十分惡心.
他幾天沒刮胡子,臉上胡子拉碴。
他的頭發又長又亂,臉上胡子拉碴。
看這林哲胡子拉碴不修邊幅的樣子余靜簡直不忍直視!你是二十歲不是五十歲!這段時間林哲一腦袋的和雨鈺忙得不見身影就算了,這見了……還不如不見……
* 胡子拉碴的意思 胡子拉碴的成語解釋 胡子拉碴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