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之明的意思 自知之明的讀音和出處
- 自
- 知
- 之
- 明
- 成語名稱:
- 自知之明
- 成語拼音:
- [zì zhī zhī míng]
- 成語解釋:
- 自己了解自己這樣的明智。指對自己的(優)缺點了解得透徹。明:明智。
- 成語出處:
- 先秦 李耳《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
- 成語例句:
- 瞿秋白《亂彈 水陸道場》:“然而阿斗有自知之明,自己知道昏庸無用。”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自知之明
- 英文翻譯:
- know one's limitations
- 成語故事:
- 自知之明的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自知之明”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老子的成語 小學常考易錯成語 人物心理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了解 缺點 透徹
“自知之明”的單字解釋
【自】:1.自己:自動。自衛。自愛。自力更生。自言自語。自告奮勇。自顧不暇。不自量力。2.自然;當然: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兩人久別重逢,自有許多話說。3.姓。4.從;由:自小。自此。自古。自遠而近。自北京出發。選自《人民日報》。來自各國的朋友。
【知】:[zhī]1.曉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覺(有感覺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溫故知新。知難而進。知情達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學識,學問:知識,求知。無知。4.主管:知縣(舊時的縣長)。知府。知州。知賓(指主管招待賓客的人。亦稱“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智慧。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明】:1.明亮(跟“暗”相對):明月。天明。燈火通明。2.明白;清楚:問明。講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開;顯露在外;不隱蔽(跟“暗”相對):明說。明令。明溝。明槍易躲,暗箭難防。4.眼力好;眼光正確;對事物現象看得清:聰明。英明。精明強干。耳聰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棄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視覺:雙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義。不明利害。8.表明;顯示:開宗明義。賦詩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會,干嗎還要為難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樂年間遷都北京。12.姓。
“自知之明”的反義詞
“自知之明”的近義詞
“自知之明”的相關成語
自知之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炳燭之明
非知之難,行之惟艱
離婁之明
冷暖自知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如飲水者,冷熱自知
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生而知之
先見之明
知人之明
自知而不自見
知之非艱,行之惟艱
知之非難,行之不易
昭昭之明
“自知之明”的關聯成語
自字的成語
知字的成語
之字的成語
明字的成語
自開頭的成語
知開頭的成語
之開頭的成語
明開頭的成語
zi的成語
zhi的成語
zhi的成語
ming的成語
zzzm的成語
自知什么什么的成語
自什么之什么的成語
自什么什么明的成語
什么知之什么的成語
什么知什么明的成語
什么什么之明的成語
“自知之明”造句
我在日常生活中嚴守著一個美好的準則:“人貴有自知之明。”我是素以此來鞭策自己的。安格爾
聰明的蠢才就是這樣沒有自知之明,自以為名滿天下,恍然大悟時方才知道自己的名聲僅僅限于蟻家范圍而已。克雷洛夫
有先見之明,是一種智慧。有自知之明,是一種成熟。有知人之明,是一種素養!
自我懷疑是自知之明的第一步。
苦惱常屬于沒有自知之明的人。
我在日常生活中嚴守著一個美好的準則:“貴在自知之明”,我是以此來鞭策自己的。安格爾
自知之明是最難得的知識。
因為我有自知之明,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所以不會出亂子、不會出軌、不會失控、更不會自尋煩惱。
有自知之明的人,犯了錯誤也不可怕,他會從中吸取教訓。
人貴自知;有自知之明后,才能量力而為,把自己的力量發揮在最有效用的地方。
* 自知之明的意思 自知之明的成語解釋 自知之明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