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遂非文過的意思 遂非文過的讀音和出處

    • suì
    • fēi
    • wén
    • guò
    成語名稱:
    遂非文過
    成語拼音:
    [suì fēi wén guò]
    成語解釋:
    飾非文過。掩飾錯誤和過錯。
    成語出處:
    漢荀悅《漢紀 昭帝紀》:“遂非文過,知而不改。”《孟子 公孫丑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
    成語例句:
    責賈不能勉其君以遷善改過,而教之以遂非文過也。★宋朱熹集注
    是否常用:
    一般成語
    感情褒貶:
    中性成語
    成語詞性: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處事
    結構類型:
    聯合式成語
    形成年代:
    古代成語
    標準拼音:
    繁體字形:
    遂非文過
    英文翻譯:
    So it's not written
    成語故事:
    成語接龍:
    “遂非文過”成語接龍
    成語分類:
    四字成語 聯合式成語 孟子的成語 S開頭的成語
    成語關注:
    飾非文過 掩飾 錯誤 過錯

    成語遂非文過

    “遂非文過”的單字解釋

    】:[suì]1.順心;稱意:遂心。遂愿。2.成功:百事乃遂。陰謀未遂。3.文言連詞。于是:書既發,遂舉兵。[suí]義同“遂(suì)”。用于“半身不遂”。
    】:1.錯誤(跟“是”相對):是非。習非成是。痛改前非。2.不合于:非法。非禮。非分(fèn)。3.不以為然;反對;責備:非難。非議。無可厚非。4.不是:答非所問。此情此景非筆墨所能形容。5.前綴。用在一些名詞性成分的前面,表示不屬于某種范圍:非金屬。非晶體。非司機。6.不:非同小可。非同尋常。7.跟“不”呼應,表示必須:要想做出成績,非下苦功不可。8.一定要;偏偏:不行,我非去!9.不好;糟:景況日非。10.指非洲。
    】: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guò]1.從一個地點或時間移到另一個地點或時間;經過某個空間或時間:過來。過去。過河。過橋。過年。過節。日子越來越好過了。2.從甲方轉移到乙方:過戶。過賬。3.使經過(某種處理):過羅。過篩子。過濾。過淋。過磅。過秤。過油肉。過過數兒。4.用眼看或用腦子回憶:過目。把昨天的事在腦子里過了一遍。5.超過(某個范圍和限度):過分。過期。過猶不及。樹長得過了房。6.分子結構中有過氧基(—O—O—)結構的:過硫酸根(SO5-)。過氧化氫(H2O2)。7.探望;拜訪:過訪。8.去世:老太太過了好幾天了。9.過失(跟“功”相對):過錯。記過。勇于改過。10.傳染:這個病過人。11.用在動詞后,表示經過:走過廣場。把他送過了橋。12.用在動詞后,表示掉轉方向:翻過一頁。他回過頭看了看。13.用在動詞后,表示超過或勝過:我比不過你。一匹馬比得過兩頭驢。[guo]1.用在動詞后,表示完畢:吃過飯再走。杏花和碧桃都已經開過了。2.用在動詞后,表示某種行為或變化曾經發生,但并未繼續到現在:他去年來過北京。我們吃過虧,上過當,有了經驗了。[guō]姓。

    “遂非文過”的近義詞

    “遂非文過”的相關成語

    “遂非文過”的關聯成語

    * 遂非文過的意思 遂非文過的成語解釋 遂非文過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