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罪之師的意思 問罪之師的讀音和出處
- 問
- 罪
- 之
- 師
- 成語名稱:
- 問罪之師
- 成語拼音:
- [wèn zuì zhī shī]
- 成語解釋:
- 比喻前來提出嚴厲責問的人。
- 成語出處:
- 《舊唐書 侯君集傳》:“今襲人于墟墓之間,非問罪之師也。”
- 成語例句: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葛巾》:“日已向辰,喜無問罪之師。”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偏正式;作賓語;比喻前來興師問罪的人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問辠之師
- 英文翻譯:
- an army for a punitive purpose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問罪之師”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W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比喻 前來 提出 責問
“問罪之師”的單字解釋
【問】:1.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情或道理請人解答:詢問。問事處。不懂就問。答非所問。2.為表示關切而詢問;慰問:問好。問候。3.審訊;追究:審問。問案。首惡必辦,脅從不問。4.管;干預:過問。不聞不問。5.向(某方面或某人要東西):我問他借兩本書。6.姓。
【罪】:1.犯法的行為:罪大惡極。立功贖罪。2.過失:不應歸罪于人。3.依法給予的刑罰;懲處:判罪。待罪。4.苦難;痛苦:受罪。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師】:1.傳授知識、技術的人:教師。2.掌握某種專門知識、技術的人:工程師。理發師。3.效法:師法。4.榜樣:前事不忘,后事之師。5.軍隊:出師。勞師動眾。6.軍隊編制單位。在軍之下,團之上。7.由師徒關系或師生關系產生的:師母。師兄。8.對和尚、尼姑的尊稱:禪師。師太。
“問罪之師”的相關成語
“問罪之師”的關聯成語
問字的成語
罪字的成語
之字的成語
師字的成語
問開頭的成語
罪開頭的成語
之開頭的成語
師開頭的成語
wen的成語
zui的成語
zhi的成語
shi的成語
wzzs的成語
問罪什么什么的成語
問什么之什么的成語
問什么什么師的成語
什么罪之什么的成語
什么罪什么師的成語
什么什么之師的成語
“問罪之師”造句
兒子媳婦對老人不孝,女兒們大興問罪之師,狠狠地批評了他們。
為了讓人帶槍到學校里來,家長們向校長大興問罪之師。
趙氏竟敢不獻土地,智伯便大興問罪之師,并率領韓、魏二氏,攻伐趙氏,意欲剪滅之而占有其地。
若不將此女進貢,昏君必興問罪之師;若要送此女進宮,以后昏君失德,使天下人恥笑我不智。
我還沒有興問罪之師梁超那家伙就臉色失常的對著我大叫道。
谷主此來,莫非是大興問罪之師?
我自思若不將此女進官,昏君必興問罪之師;若要送此女。
不可,天子以高昌驕慢無禮,使吾恭行天罰,今襲人于墟墓之間,非問罪之師也。
妒火中燒性格爽朗的你,最不喜歡搞地下情,希望成為大家祝福的一對,不過你的妒忌心比人強,對方稍有些風吹草動,你都會大興問罪之師。
如若不然,她從香港飛到南京時,就不是來跟董鑫談什么業務了,而是大興問罪之師了。
* 問罪之師的意思 問罪之師的成語解釋 問罪之師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