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不附體的意思 魂不附體的讀音和出處
- 魂
- 不
- 附
- 體
- 成語名稱:
- 魂不附體
- 成語拼音:
- [hún bù fù tǐ]
- 成語解釋:
- 魂:靈魂;魂魄。迷信的人認為人魂魄一離體;就失去知覺;無法行動。形容受到極大的驚嚇;恐懼萬分。有時也形容受到極大的誘惑;不能自主。
- 成語出處:
- 元 喬吉《金錢記》第一折:“一個好女子也,生得十分大有顏色,使小生魂不附體。”
- 成語例句:
- 承驚覺,不見詔書,魂不附體,手腳慌亂。(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回)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貶義成語
- 成語詞性:
- 主謂式;作謂語、狀語、補語;形容受刺激而失去常態
- 結構類型:
- 主謂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附,不能讀作“fǔ”。
- 繁體字形:
- 魂不坿軆
- 英文翻譯:
- greatly frightened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魂不附體”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主謂式成語 四字成語 人物心理的成語 驚恐的成語 神態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靈魂 魂魄 迷信 認為 失去知覺 行動 形容 受到 極大 不能 自主
“魂不附體”的單字解釋
【魂】:1.指精神或情緒:夢魂縈繞。神魂顛倒。2.特指崇高的精神:國魂。民族魂。3.泛指事物的人格化精神:花魂。詩魂。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附】:1.外加的;附帶的:附錄。附設。2.依靠:依附。附隨。3.靠近;貼近:附近。附耳交談。
【體】:[tǐ]1.人、動物的全身:身體。體重。體溫。體質。體征(醫生在檢查病人時所發現的異常變化)。體能。體貌。體魄(體格和精力)。體育。體無完膚。2.身體的一部分:四體。五體投地。3.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體。主體。群體。4.物質存在的狀態或形狀:固體。液體。體積。5.文章或書法的樣式、風格:體裁(文學作品的表現形式,可分為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體(文章的體裁,如“騷體”、“駢體”、“舊體詩”)。字體。6.事物的格局、規矩:體系。體制。7.親身經驗、領悟:體知(親自查知)。體味。身體力行(xíng)。8.設身處地為人著想:體諒。體貼。體恤。9.與“用”相對。“體”與“用”是中國古典哲學的一對范疇,指“本體”和“作用”。一般認為“體”是最根本的、內在的;“用”是“體”的外在表現。[tī]〔體己〕a.家庭成員個人的私蓄的財物;b.親近的,如“體己話”,亦作“梯己”。
“魂不附體”的反義詞
悠閑自得
無動于衷
“魂不附體”的近義詞
“魂不附體”的相關成語
“魂不附體”的關聯成語
魂字的成語
不字的成語
附字的成語
體字的成語
魂開頭的成語
不開頭的成語
附開頭的成語
體開頭的成語
hun的成語
bu的成語
fu的成語
ti的成語
hbft的成語
魂不什么什么的成語
魂什么附什么的成語
魂什么什么體的成語
什么不附什么的成語
什么不什么體的成語
什么什么附體的成語
“魂不附體”造句
世貿大廈的倒塌嚇得他魂不附體。
看到那個悲慘的場面,他嚇得魂不附體。
一個彪形大漢居然被一只小老鼠嚇得魂不附體,連喊救命,豈不可笑?
日本*子一聽到"李向陽"的名字,個個嚇得魂不附體。
昨晚電視上放映的恐怖片把我嚇得魂不附體。
在事實面前,這個壞蛋立刻魂不附體了。
凌晨那突如其來的一聲尖叫把我給嚇得魂不附體。
這個打擊讓他完全崩潰了,經常魂不附體地坐著發呆。
狼狽逃竄的匪徒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被警車聲嚇得魂不附體。
看見他那魂不附體的樣子,家人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 魂不附體的意思 魂不附體的成語解釋 魂不附體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