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處事的成語 (721個)
-
161
樂道安貧
- 成語拼音:
- lè dào ān pín
- 成語解釋:
- 道:信念;樂道:以守道為樂;安貧:安于貧困。處在貧困的境地中,仍以守道作樂趣。
- 成語出處:
- 《晉書·儒林傳論》:“……文博之漱流枕石,鏟跡銷聲;宣子方樂道安貧,弘風闡教:斯并通儒之高尚也。”
-
162
籠絡人心
- 成語拼音:
- lǒng luò rén xīn
- 成語解釋:
- 籠絡:原是羈絆牲口的用具;引申為使用手段拉攏人。用權術耍手段以拉攏、駕馭別人。
- 成語出處:
- 《宋史 胡安國傳》:“自蔡京得政,士大夫無不受其籠絡,超然遠跡不為所污如安國才實鮮。”
-
163
兩全其美
- 成語拼音:
- liǎng quán qí měi
- 成語解釋:
- 全:顧全;在全;美:美好;美滿。做一件事圓滿地照顧到兩個方面;使兩方面都得到好處。
- 成語出處:
- 元 無名氏《連環計》第三折:“司徒,你若肯與了我呵,堪可兩全其美也。”
-
164
樂天知命
- 成語拼音:
- lè tiān zhī mìng
- 成語解釋:
- 天:天命;天的意志;命:命運。以聽任命運的安排為快樂;并安于自己的處境。這是古代宿命論的思想。
- 成語出處:
- 《周易 系辭上》:“樂天知命,故不憂。”
-
165
漫不經意
- 成語拼音:
- màn bù jīng yì
- 成語解釋:
- 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
- 成語出處:
- 郭沫若《文藝論集 》:“有時不能瑩然徹底而變化,好像漫不經意地在四處爆發著一個優美的結晶。”
-
166
買櫝還珠
- 成語拼音:
- mǎi dú huán zhū
- 成語解釋:
- 櫝:木匣;珠:珍珠。買下了盛珍珠的盒子;卻退還了匣子里的珍珠。比喻沒有眼光;取舍不當。
- 成語出處:
- 戰國 韓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楚人有賣其珠于鄭者,為木蘭之柜,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
167
馬后炮
- 成語拼音:
- mǎ hòu pào
- 成語解釋:
- 象棋術語。比喻不及時的舉動。
- 成語出處:
- 元 無名氏《隔江斗智》第三折:“今日軍師升帳,大哥須要計較此事,不要做了馬后炮,弄的遲了。”
-
168
漠然置之
- 成語拼音:
- mò rán zhì zhī
- 成語解釋:
- 漠然:冷淡的樣子;置:放;擱置。毫不關心地把事情擱到一邊;形容對人或事態度冷淡;不關心;不理不睬。
- 成語出處:
- 宋 高斯得《恥堂存稿 直前奏事》:“今被災之地既廣,舊由比固當悉援,然亦安可漠然視之,然徒責之諸司州郡乎?”
-
169
破天荒
- 成語拼音:
- pò tiān huāng
- 成語解釋:
- 指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事。
- 成語出處:
- 宋 孫光憲《北夢瑣言》第四卷:“唐荊州衣冠藪澤,每歲解送舉人,多不成名,號日天荒解。劉蛻舍人以荊解及第,號為‘破天荒’。”
-
170
趨吉避兇
- 成語拼音:
- qū jí bì xiōng
- 成語解釋:
- 趨:奔向。吉:吉利,平安。走向吉利美好的方面,避開兇禍災難。亦作“趨吉逃兇”、“避兇趨吉”。
- 成語出處:
- 明·沈鯨《雙珠記·母子分珠》:“趨吉避兇,儒者之事。”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二回:“不然。圣人云: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吾等問于高明之人,當趨吉避兇。”
-
171
蜻蜓點水
- 成語拼音:
- qīng tíng diǎn shuǐ
- 成語解釋:
- 蜻蜓剛剛接觸水面又迅速起來。比喻做事不認真;敷衍了事。
- 成語出處:
- 唐 杜甫《曲江》詩:“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
172
去危就安
- 成語拼音:
- qù wēi jiù ān
- 成語解釋:
- 離開危險,達到平安。
- 成語出處:
- 《北齊書·文襄帝紀》:“去危就安,今歸正朔;轉禍為福,已脫羅網。”
-
173
三差五錯
- 成語拼音:
- sān chā wǔ cuò
- 成語解釋:
- 泛指差錯。常指意外的事故。
- 成語出處:
- 清 曾樸《孽海花》第22回:“要有什么三差五錯,那事情就難說了!”
-
174
殺馬毀車
- 成語拼音:
- shā mǎ huǐ chē
- 成語解釋:
- 《后漢書 周燮傳》:“捍馮良呴年三十,為尉從佐。奉檄迎督郵,即路慨然,恥在廝役,因壞車殺馬,毀裂衣冠,乃遁至犍為,從杜撫學。”后以“殺馬毀車”喻棄官歸隱。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周燮傳》:“[馮良]年三十,為尉從佐。奉檄迎督郵,即路慨然,恥在廝役,因壞車殺馬,毀裂衣冠,乃遁至犍為,從杜撫學。”
-
175
三年之艾
- 成語拼音:
- sān nián zhī ài
- 成語解釋:
- 病久了才去尋找治這種病的干艾葉。比喻凡事要平時準備,事到臨頭再想辦法就來不及。
- 成語出處:
- 《孟子·離婁上》:“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
176
授人口實
- 成語拼音:
- shòu rén kǒu shí
- 成語解釋:
- 留給別人以話柄。
- 成語出處:
- 王闿運《致丁親家書》:“比年頻致物論,四督失官,授人口實,寵反為辱。”
-
177
水至清則無魚
- 成語拼音:
- shuǐ zhì qīng zé wú yú
- 成語解釋:
- 水太清,魚就存不住身,對人要求太苛刻,就沒有人能當他的伙伴。比喻過分計較人的小缺點,就不能團結人。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大戴禮記 子張問入官》:“故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
178
徒勞無益
- 成語拼音:
- tú láo wú yì
- 成語解釋:
- 白費勁,沒有一點用處。
- 成語出處:
- 宋 袁燮《伐武岡林守進治要札子》:“夫溺于卑者,固不足論;而過于高者,徒勞無益。”
-
179
溫良恭儉讓
- 成語拼音:
- 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
- 成語解釋:
- 原意為溫和、善良、恭敬、節儉、忍讓這五種美德。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準則。現也形容態度溫和而缺乏斗爭性。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學而》:“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
180
心甘情愿
- 成語拼音:
- xīn gān qíng yuàn
- 成語解釋:
- 心里完全愿意;沒有一點勉強。多指自愿作出某種犧牲。心甘:樂意。
- 成語出處:
- 元 關漢卿《蝴蝶夢》第三折:“他便死也我甘心情愿。”
* 為人處事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