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正直 (67個)
-
1
正直無私
- 成語拼音:
- zhèng zhí wú sī
- 成語解釋:
- 為人做事很正直,沒有任何私心。
- 成語出處:
- 《左傳·莊公三十二年》:“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孔穎達疏:“襄七年傳曰:‘正直為正,正曲為直。’言正者能自正,直者能正人曲,而壹者言其一心不二也。”
-
2
董狐直筆
- 成語拼音:
- dǒng hú zhí bǐ
- 成語解釋:
- 董狐:春秋時晉國的史官。直筆:根據事實,如實記載。指敢于秉筆直書,尊重史實,不阿權貴的正直史家。
- 成語出處:
- 《左傳·宣公二年》載:趙穿殺晉靈公,身為正卿的趙盾沒有管,董狐認為趙盾應負責任,便在史策上記載說“趙盾弒其君”。為趙盾所殺。后孔子稱贊說:“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
3
舉枉措直
- 成語拼音:
- jǔ wǎng cuò zhí
- 成語解釋:
- 舉:選拔,任用;枉:彎曲,比喻邪惡的人;措:罷黜;直:正直,比喻正直的人。起用奸邪者而罷黜正直者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
4
聰明正直
- 成語拼音:
- cōng míng zhèng zhí
- 成語解釋:
- 頭腦聰明,行為正直無私。形容詞人的品質優秀。
- 成語出處:
- 《左傳 莊公三十二年》:“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
-
5
舉直措枉
- 成語拼音:
- jǔ zhí cuò wǎng
- 成語解釋:
- 舉:選拔,任用;枉:彎曲,比喻邪惡的人;錯:廢置,罷黜;直:筆直,比喻正直的人。選用賢者,罷黜奸邪。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舉直錯諸枉,則民服。”
-
6
正色直言
- 成語拼音:
- zhèng sè zhí yán
- 成語解釋:
- 正色:嚴肅或嚴厲的神色。態度嚴肅,語言正直。形容剛直不阿。亦作“正色危言”。
- 成語出處:
- 《晉書·王恭傳》:“恭每正色直言,道子深憚而忿之。”
-
7
直言正諫
- 成語拼音:
- zhí yán zhèng jiàn
- 成語解釋:
- 同“直言極諫”。
- 成語出處:
- 《戰國策·齊策四》:“寡人奉先君之宗廟,守社稷,聞先生直言正諫不諱。”
-
8
讜言直聲
- 成語拼音:
- dǎng yán zhí shēng
- 成語解釋:
- 讜言:公正的言論;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氣壯的言論。
- 成語出處:
- 唐 白居易《唐河南元府君夫人墓志銘序》:“由校書郎拜左拾遺,不數月,讜言直聲動于朝廷。”
-
9
清廉正直
- 成語拼音:
- qīng lián zhèng zhí
- 成語解釋:
- 清白廉潔,為人正直不阿。
- 成語出處:
- 《韓非子 奸劫弒臣》:“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猶上高陵之顛,墮峻溪之下以求生,兇不幾矣。”
-
10
直諒多聞
- 成語拼音:
- zhí liàng duō wén
- 成語解釋:
- 直:正直;諒:信實;多聞:學識淵博。為人正直信實,學識廣博。
- 成語出處:
- 《論語·季氏》:“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也。”
-
11
直木必伐
- 成語拼音:
- zhí mù bì fá
- 成語解釋:
- 直木:筆直的樹木;伐:砍。成材的樹必被砍伐。比喻正直的人容易招怨。
- 成語出處:
- 《逸周書·周祝》:“甘泉必竭,直木必伐。”《莊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
12
縱曲枉直
- 成語拼音:
- zòng qǔ wǎng zhí
- 成語解釋:
- 指縱容有錯誤的人卻冤枉正直的人。形容不主持正義。
- 成語出處:
- 《抱樸子·內篇·微旨》:“縱曲枉直,廢公為私,刑加無辜。”
-
13
正色危言
- 成語拼音:
- zhèng sè wēi yán
- 成語解釋:
- 態度嚴肅,語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同“正色直言”。
- 成語出處:
- 《宋史 杜衍等傳論》:“迪、曾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
-
14
直言正論
- 成語拼音:
- zhí yán zhèng lùn
- 成語解釋:
- 正直公道的言論。
- 成語出處:
- 宋 邵伯溫《聞見前錄》:“王荊公始用事,公以直言正論折之,不能勝。”
-
15
舉直錯枉
- 成語拼音:
- jǔ zhí cuò wǎng
- 成語解釋:
- 舉:選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錯:通“措”,廢棄,放棄。枉:彎曲,比喻邪惡之人。起用正直賢良,罷黜奸邪佞人。亦作“舉直厝枉”、“舉直措枉”。
- 成語出處:
- 《隸釋·漢巴郡太守樊敏碑》:“舉直錯枉,譚思舊制。”
-
16
大直若屈
- 成語拼音:
- dà zhí ruò qū
- 成語解釋:
- 亦作“大直若詘”。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隨和。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荀淑傳論》:“及后潛圖董氏,幾振國命,所謂‘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
-
17
惡直丑正
- 成語拼音:
- è zhí chǒu zhèng
- 成語解釋:
- 嫉害正直的人。
- 成語出處:
- 漢·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遷徐州刺吏,百司震肅,饕餮風靡,惡直丑正。”
-
18
直內方外
- 成語拼音:
- zhí nèi fāng wài
- 成語解釋:
- 形容內心正直、做事方正。
- 成語出處:
- 《周易 坤》:“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
19
直言極諫
- 成語拼音:
- zhí yán jí jiàn
- 成語解釋:
- ①謂以正直的言論諫諍。古時多用于臣下對君主。②直言極諫科的省稱。
- 成語出處:
- 漢·晁錯《舉賢良對策》:“救主之失,補主之過,揚主之美,明主之功,使主內無邪辟之行,外無騫污之名。事君若此,可謂直言極諫之士矣。”
-
20
正直無邪
- 成語拼音:
- zhèng zhí wú xié
- 成語解釋:
- 公正而無私心。
- 成語出處:
- 漢順帝《會葬宋漢策》:“太中大夫宋漢清修雪白,正直無邪。”
* 為人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