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為人的成語 (787個)

    361

    修心養性

    成語拼音:
    xiū xīn yǎng xìng
    成語解釋:
    修心:使心靈純潔;養性:使本性不受損害。通過自我反省體察,使身心達到完美的境界。
    成語出處:
    元·吳昌齡《東坡夢》第二折:“則被這東坡學士相調戲,可著我滿寺里告他誰,我如今修心養性在廬山內,怎生瞞過了子瞻,賺上了牡丹,卻教誰來替?”
    362

    尋蹤覓跡

    成語拼音:
    xún zōng mì jì
    成語解釋:
    覓:找;蹤:跡,腳印,指行蹤。到處尋找別的行蹤。
    成語出處:
    元 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二折:“小生張伯騰,恰才遇著的那個女子,物非凡,因此尋蹤覓跡,前來尋他。”
    363

    虛張聲勢

    成語拼音:
    xū zhāng shēng shì
    成語解釋:
    假裝出強大的氣勢。虛:虛假;張:張揚。
    成語出處:
    唐 韓愈《論淮西事宜狀》:“淄青、恒冀兩道,與蔡州氣類略同,今聞討伐元濟,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自保無暇,虛張聲勢,則必有之。”
    364

    一差二誤

    成語拼音:
    yī chà èr wù
    成語解釋:
    指意外的差錯和失誤。
    成語出處:
    《京本通俗小說·快嘴李翠蓮記》:“罷,罷,我兩口也老了,管你不得,只怕有些一差二誤,被恥笑。”
    365

    咬得菜根

    成語拼音:
    yǎo dé cài gēn
    成語解釋:
    舊指安貧守道。現也形容安于艱苦的生活。
    成語出處:
    宋·朱熹《小學·善行實敬身》:“汪信民嘗言:‘常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
    366

    引火燒身

    成語拼音:
    yǐn huǒ shāo shēn
    成語解釋:
    比喻自招災禍;自討苦吃或自取滅亡。也可比喻主動暴露自己的錯誤;爭取大家的批評;幫助。
    成語出處:
    明 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三回:“莊上見典史親來捉獲,不知一件什么天大的事,生怕引火燒身,連忙把余琳并馮都送將出來。”
    367

    一介之士

    成語拼音:
    yī jiè zhī shì
    成語解釋:
    ①一個微末的士。②忠心正直的
    成語出處:
    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彼越王者一節之,范蠡一介之士。”
    368

    一客不煩二主

    成語拼音:
    yī kè bù fán èr zhǔ
    成語解釋:
    一個全部承擔,或由一個始終成全其事。
    成語出處: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52回:“一客不煩二主,你不接濟他這一步兒,叫他又往那里借去?”
    369

    一念之差

    成語拼音:
    yī niàn zhī chā
    成語解釋:
    差:差錯。一個念頭的差錯。
    成語出處:
    宋 蘇軾《次韻致政張朝奉仍招晚飲》:“我本三生,疇昔一念差。”
    370

    意氣用事

    成語拼音:
    yì qì yòng shì
    成語解釋:
    意氣:主觀;偏激的情緒;用事:辦事。處理事情只憑個一時的情緒。
    成語出處:
    清 黃宗羲《陳乾初墓志銘初稿》:“潛心力行,以求實得,始知曩日意氣用事,刻意破除,久歸平貼。”
    371

    與世沉浮

    成語拼音:
    yú shì chén fú
    成語解釋:
    與:和,同;世:指世;沉浮:隨波逐流。隨大流,大家怎樣,自己也怎樣。
    成語出處:
    《史記·游俠列傳》:“豈若卑論儕俗,與世沉浮而取榮名哉。”
    372

    一廂情愿

    成語拼音:
    yī xiāng qíng yuàn
    成語解釋:
    指單方面的愿望或不考慮客觀實際情況的主觀意愿。同“一相情愿”。
    成語出處:
    蔣子龍《喬廠長上任記》:“有說:‘你這一廂情愿,石敢同意去嗎?’”
    373

    依樣畫葫蘆

    成語拼音:
    yī yàng huà hú lú
    成語解釋:
    比喻單純地照樣子模仿;也作“依樣葫蘆”;“比著葫蘆畫瓢”、“照葫蘆畫瓢”。
    成語出處:
    宋 魏泰《東軒筆錄》第一卷:“太祖笑曰:‘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
    374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成語拼音:
    yǐ yǎn huán yǎn,yǐ yá huá yá
    成語解釋:
    用瞪眼回擊瞪眼,用牙齒咬對付牙齒咬。指對方使用什么手段,就用什么手段進行回擊。
    成語出處:
    《舊約全書 申命記》:“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
    375

    以珠彈雀

    成語拼音:
    yǐ zhū tán què
    成語解釋:
    用珍珠彈麻雀。比喻輕重顛倒,得不償失。
    成語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讓王》:“今且有于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376

    照本宣科

    成語拼音:
    zhào běn xuān kē
    成語解釋:
    照:按照;本:書本;文本;宣科:原指道士誦讀經文。照著本子念條文。比喻不能隨意發揮;死板地照現成文章或書本宣讀。
    成語出處:
    元 關漢卿《西蜀夢》:“也不用僧持咒,道士宣科。”
    377

    張冠李戴

    成語拼音:
    zhāng guān lǐ dài
    成語解釋:
    冠:帽子。把姓張的帽子給姓李的戴上。比喻弄錯了事實或對象。
    成語出處:
    明 田藝蘅《留青日札 張公帽賦》:“諺云:‘張公帽掇在李公頭上。’有作賦云:‘物各有主,貌貴相宜。竊張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378

    自掘墳墓

    成語拼音:
    zì jué fén mù
    成語解釋:
    掘:挖。自己給自己挖掘墳墓。比喻自己自己的失敗或滅亡準備了條件。
    成語出處:
    晉 葛洪《神仙傳》:“便一一以手裂壞之,又畫作一大,掘地埋之,便徑去。”
    379

    作繭自縛

    成語拼音:
    zuò jiǎn zì fù
    成語解釋:
    繭:蠶繭;縛:纏裹。蠶吐絲作繭子;把自己包裹起來。比喻自己束縛自己;也比喻使自己陷入困境。
    成語出處:
    唐 白居易《江州赴中州至江陵以來舟中示舍弟五十韻》:“燭蛾誰救護?蠶繭自纏縈。”
    380

    直木必伐

    成語拼音:
    zhí mù bì fá
    成語解釋:
    直木:筆直的樹木;伐:砍。成材的樹必被砍伐。比喻正直的容易招怨。
    成語出處:
    《逸周書·周祝》:“甘泉必竭,直木必伐。”《莊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 為人的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