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為人的成語 (787個)

    121

    清廉正直

    成語拼音:
    qīng lián zhèng zhí
    成語解釋:
    清白廉潔,正直不阿。
    成語出處:
    《韓非子 奸劫弒臣》:“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猶上高陵之顛,墮峻溪之下以求生,兇不幾矣。”
    122

    塞耳偷鈴

    成語拼音:
    sāi ěr tōu líng
    成語解釋:
    比喻自己欺騙自己的愚蠢行
    成語出處:
    《五燈會元 雪峰存禪師法嗣》:“如此見解,即是落空亡底外道,鬼不散底死,冥冥漠漠,無覺無知,塞耳偷鈴,徒自欺誑。”
    123

    隨世沉浮

    成語拼音:
    suí shì chén fú
    成語解釋:
    沉浮:在水面上出沒。形容缺乏操守,隨俗俯仰。亦作“與世沉浮”、“隨俗浮沉”。
    成語出處:
    《零陵先賢傳》:“君令子初隨世沉浮,容悅玄德,交非其,何足高士乎?”
    124

    畏途

    成語拼音:
    shì wéi wèi tú
    成語解釋:
    畏途:危險可怕的道路。指把某種事物看得很可怕;像極難行走的路。
    成語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達生》:“夫畏涂者,十殺一,則父子兄弟相戒也。”
    125

    折腰五斗

    成語拼音:
    shé yāo wǔ dòu
    成語解釋:
    折腰:彎腰。五斗:五斗米。五斗米而彎腰。比喻忍受屈辱。亦作“折腰升斗”。
    成語出處:
    《晉書·陶潛傳》:“素簡貴,不私事上官。郡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吾不能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邪!’”
    126

    守正不撓

    成語拼音:
    shǒu zhèng bù náo
    成語解釋:
    形容、做事堅守正道而不屈從。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劉向傳》:“君子獨處守正,不橈眾枉。”
    127

    聽之任之

    成語拼音:
    tīng zhī rèn zhī
    成語解釋:
    任憑事物存在發展而不去過問。聽:聽憑;之:文言代詞;代或事物。
    成語出處:
    毛澤東《反對自由主義》:“見損害群眾利益的行不憤恨,不勸告,不制止,不解釋,聽之任之,這是第八種。”
    128

    心慈手軟

    成語拼音:
    xīn cí shǒu ruǎn
    成語解釋:
    心懷惻隱而不忍下手。
    成語出處:
    金近《他叫“東郭先生”》:“他下定決心,往后不再心慈手軟了。”
    129

    洗垢求瘢

    成語拼音:
    xǐ gòu qiú bān
    成語解釋:
    垢:污垢;瘢:瘢痕。洗掉污垢來尋找瘢痕。比喻想盡辦法挑剔別的缺點。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文苑傳下 趙壹》:“所好則鉆皮出其毛羽,所惡則洗垢求其瘢痕。”
    130

    胸無宿物

    成語拼音:
    xiōng wú sù wù
    成語解釋:
    宿:過夜。胸中沒有過夜的東西。比喻心地坦率,沒有成見。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賞譽》:“庾赤玉胸中無宿物。”
    131

    言方行圓

    成語拼音:
    yán fāng xíng yuán
    成語解釋:
    謂言論正直而行圓滑。
    成語出處:
    漢·王符《潛夫論·交際》:“凡今之,言方行圓,口正心邪。”
    132

    與世無爭

    成語拼音:
    yǔ shì wú zhēng
    成語解釋:
    和社會上的沒有爭執。多指一種消極回避矛盾的處世態度。
    成語出處:
    《戰國策·楚策四》:“自以無患;與無爭也。”
    133

    直諒多聞

    成語拼音:
    zhí liàng duō wén
    成語解釋:
    直:正直;諒:信實;多聞:學識淵博。正直信實,學識廣博。
    成語出處:
    《論語·季氏》:“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也。”
    134

    爭強好勝

    成語拼音:
    zhēng qiáng hào shèng
    成語解釋:
    爭:爭奪;強:優勝;好:喜愛。爭強者;事事處處都喜歡超過和壓倒別 。也作“爭強斗勝”、“爭強顯勝”、“爭強要勝”。
    成語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5回:“任是爭強好勝的,偏逢用違所長。”
    135

    自取滅亡

    成語拼音:
    zì qǔ miè wáng
    成語解釋:
    自己的所作所導致自己的覆滅。
    成語出處:
    《陰符經》下卷:“沉水入火,自取滅亡。”
    136

    自討苦吃

    成語拼音:
    zì tǎo kǔ chī
    成語解釋:
    討:招惹。自己找苦吃。
    成語出處:
    魯迅《書信集 致蕭軍》:“其實《文學》和我并無關系,不過因有些要它滅亡,所以偏去支持一下,其實這是自討苦吃。”
    137

    宰相肚里好撐船

    成語拼音:
    zǎi xiàng dù lǐ hǎo chēng chuán
    成語解釋:
    肚量大。
    成語出處:
    明 葉盛《水東日記 楊大理詩謔》:“蓋諺有之‘宰相肚里好撐船’。”
    138

    宅心忠厚

    成語拼音:
    zhái xīn zhōng hòu
    成語解釋:
    宅心:居心。忠心而純厚。亦作“宅心仁厚”。
    成語出處:
    宋·陸游《上趙參政啟》:“此蓄伏遇某官造德精微,宅心忠厚。”
    139

    鞍前馬后

    成語拼音:
    ān qián mǎ hòu
    成語解釋:
    馬前馬后。指追隨左右。
    成語出處:
    王樹元《杜鵑山》第五場:“鞍前馬后跟你跑,出生入死你干。”
    140

    不合時宜

    成語拼音:
    bù hé shí yí
    成語解釋:
    時宜:當時的需要或時尚。不符合當時的形勢或社會潮流。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哀帝紀》:“朕過聽賀良等言,冀海內獲福,卒亡嘉應。皆違經背古,不合時宜。”
    * 為人的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