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主謂式成語 (5320個)

    101

    貂蟬滿座

    成語拼音:
    diāo chán mǎn zuò
    成語解釋:
    貂蟬:漢代侍從官員帽上的裝飾物,舊用作達官貴人的代稱。舊指官爵多而濫。
    成語出處:
    《后漢書·輿服志下》:“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黃金珰,附蟬為文,貂尾為飾,之‘趙惠文冠’。”
    102

    動靜有法

    成語拼音:
    dòng jìng yǒu fǎ
    成語解釋:
    動:行動;靜:靜處;法:法則。行動和靜止都有一定規則。指行動合乎規范
    成語出處:
    《金史·后妃傳贊》:“清閑貞靜,守節整齊,行已有恥,動靜有法,是婦德。”
    103

    德被八方

    成語拼音:
    dé pī bā fāng
    成語解釋:
    品德高尚,滿布天下
    成語出處:
    明·郭勛《英烈傳》第29回:“不可,不可!公德被八方,名高天下,豈可稱臣逆賊!”
    104

    讀書得間

    成語拼音:
    dú shū dé jiàn
    成語解釋:
    間:間隙。比喻竅門。讀書得了竅門。形容讀書能尋究竅門,心領神會。
    成語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4回:“你真可讀書得間了!你說的一點不錯。”
    105

    大廈將顛

    成語拼音:
    dà shà jiāng diān
    成語解釋:
    喻情勢危急,頻臨崩潰。
    成語出處:
    隋·王通《中說·事君》:“[文中子]退而董常曰:‘大廈將顛,非一木所支也。’”
    106

    得失相半

    成語拼音:
    dé shī xiāng bàn
    成語解釋:
    指利與弊同時存在,不相上下,基本相等。
    成語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吳書·全琮傳》:“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豈得全哉?”
    107

    大直若屈

    成語拼音:
    dà zhí ruò qū
    成語解釋:
    亦作“大直若詘”。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隨和。
    成語出處:
    《后漢書荀淑傳論》:“及后潛圖董氏,幾振國命,所‘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
    108

    道在屎溺

    成語拼音:
    dào zài shǐ nì
    成語解釋:
    喻道之無所不在。
    成語出處:
    《莊子·知北游》:“東郭子問于莊子曰:‘所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后可。’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耶?’曰:‘在稊稗。’……曰:‘何其愈甚耶?’曰:‘在屎溺。’東郭子不應。”
    109

    恩不放債

    成語拼音:
    ēn bù fàng zhai
    成語解釋:
    對親人不宜放債。意免因錢財交往而致發生怨懟。恩,指親人。
    成語出處:
    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二折:“他可是肯心肯意的還咱……正是恩不放債。”
    110

    餓虎攢羊

    成語拼音:
    è hǔ cuán yáng
    成語解釋:
    攢:趕。饑餓的老虎追趕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貪婪
    成語出處:
    清 酌元亭人《照世杯 百和坊將無作有》:“可憐歐滁山被那大漢捉住,又有許多漢子來幫打,像餓虎攢羊一般,直打得個落花流水。”
    111

    惡人先告狀

    成語拼音:
    è rén xiān gào zhuàng
    成語解釋:
    指壞人或理虧的人搶先訴說或歪曲事實
    成語出處:
    魯迅《兩地書》:“經我強硬的答復,沒法對付,便用最終的毒計,就是以退為進,先發制人,亦即所‘惡人先告狀’也。”
    112

    惡事行千里

    成語拼音:
    è shì xíng qiān lǐ
    成語解釋: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壞事卻傳播得極快(含有勸告的意思)。
    成語出處: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六:“所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士君子得不戒之乎?”
    113

    福不徒來

    成語拼音:
    fú bù tú lái
    成語解釋:
    徒:徒然。幸福之事不會無故到來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龜策列傳》:“諫者福也,諛者賊也。人聽諛,是愚惑也。雖然,禍不妄至,福不徒來。”
    114

    蜂蠆有毒

    成語拼音:
    fēng chài yǒu dú
    成語解釋:
    比喻惡物雖小,但能害人
    成語出處: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二年》:“君其無邾小,蜂蠆有毒,而況國乎?”
    115

    簠簋不飭

    成語拼音:
    fǔ guǐ bù chì
    成語解釋:
    簠、簋:都是古代食器,也用作放祭品;不飭:不整飭。借指貪污。舊時彈劾貪吏常用此語。
    成語出處:
    《漢書·賈誼傳》:“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廢者,不不廉,曰:‘簠簋不飭’。”
    116

    富貴逼人來

    成語拼音:
    fù guì bī rén lái
    成語解釋:
    ①指不求富貴而富貴自來。②指富貴能使他人前來靠攏。
    成語出處:
    《北史 楊素傳》:“常令為詔,下筆立成,詞義兼美。帝嘉之,曰:‘善相自勉,勿憂不富貴。’素應聲曰:‘臣但恐富貴來逼臣,臣無心圖富貴。’”
    117

    簠簋不飾

    成語拼音:
    fǔ guǐ bù shì
    成語解釋:
    簠簋:古代的食器、祭器;不飾:不整齊。指為官不清正廉潔的人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賈誼傳》:“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廢者,不不廉,曰‘簠簋不飾’。”
    118

    鳳皇于蜚

    成語拼音:
    fèng huáng yú fēi
    成語解釋:
    見“鳳凰于飛”。
    成語出處: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齊懿仲欲妻完,卜之,占曰:‘是鳳凰于蜚,和鳴鏘鏘。’”
    119

    芳蘭竟體

    成語拼音:
    fāng lán jìng tǐ
    成語解釋:
    芳蘭:蘭草的香氣;竟體:滿身。香氣滿身。比喻舉止閑雅,風采極佳。
    成語出處:
    《南史 謝覽傳》:“覽意氣閑雅,視瞻聰明。武帝目送良久,徐勉曰:‘覺此生芳蘭竟體。’”
    120

    飛龍在天

    成語拼音:
    fēi lóng zài tiān
    成語解釋:
    比喻帝王在位。語本《易·干》:“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孔穎達疏:“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成語出處:
    《周易·乾》:“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孔穎達疏:“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 主謂式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