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的成語 (704個)
-
261
道三不著兩
- 成語拼音:
- dào sān bù zháo liǎng
- 成語解釋:
- 道:說話;著:接觸到。說話三句有兩句說不到地方。形容說話不著邊際
- 成語出處: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蘇王文》:“道三不著兩,四下亂倡揚,取得經來唐三藏,再莫管他人瓦上霜。”
-
262
打蛇打七寸
- 成語拼音:
- dǎ shé dǎ qī cùn
- 成語解釋:
- 比喻說話做事必須抓住主要環節。
- 成語出處: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4回:“我也只愿得無事,落得‘河水不洗船’,但做事也要‘打蛇打七寸’才妙。”
-
263
讀書破萬卷
- 成語拼音:
- dú shū pò wàn juàn
- 成語解釋:
- 破:突破;引申為盡;通;卷:書籍的冊數或篇章。刻苦而認真地學習;翻破了萬卷書。形容讀書很多;學識淵博。
- 成語出處:
- 唐 杜甫《奉贈韋左丞文二十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
264
燈臺不自照
- 成語拼音:
- dēng tái bù zì zhào
- 成語解釋:
- 照:光線射到。比喻人難明自己的短處
- 成語出處:
- 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三折:“方信道人心未易知,燈臺不自照。”
-
265
東西南北客
- 成語拼音:
- dōng xi nán běi kè
- 成語解釋:
- 指居處無定之人。
- 成語出處:
- 參見“東西南北人”。
-
266
東西南北人
- 成語拼音:
- dōng xi nán běi rén
- 成語解釋:
- 指居處無定之人。
- 成語出處:
- 《禮記 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於防,曰:‘吾聞之,古也墓而不墳。今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識也。’於是封之,崇四尺。”鄭玄注:“東西南北,言居無常處也。”
-
267
大魚吃小魚
- 成語拼音:
- dà yú chī xiǎo yú
- 成語解釋:
- 比喻以強凌弱,以大吞小或層層剝削
- 成語出處:
- 老舍《趙旺與荷珠》:“這樣,既能顯出劇情的有機發展,也增加了大魚吃小魚的一層闡明。”
-
268
大眼瞪小眼
- 成語拼音:
- dà yǎn dèng xiǎo yǎn
- 成語解釋:
- 大眼看著小眼,沒有解決的辦法
- 成語出處:
- 浩然《艷陽天》第12章:“幾句話,把個馬連福說得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后脊梁背嗖嗖地冒涼氣。”
-
269
打鴨驚鴛鴦
- 成語拼音:
- dǎ yā jīng yuān yāng
- 成語解釋:
- 比喻打甲驚乙。也比喻株連無罪的人。
- 成語出處:
- 宋 梅堯臣《打鴨》詩:“莫打鴨,打鴨驚鴛鴦。鴛鴦新自南池落,不比孤洲老禿鸧。”
-
270
打鴨子上架
- 成語拼音:
- dǎ yā zi shàng jià
- 成語解釋:
- 比喻強迫去做能力做不到的事。
- 成語出處:
- 李國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二章:“我這兩下子,你是清楚的,管工交,是打鴨子上架。”
-
271
蠹啄剖梁柱
- 成語拼音:
- dù zhuó pōu liáng zhù
- 成語解釋:
- 比喻事故或災害剛一發生就立刻防止。
- 成語出處:
- 西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故蠹啄剖梁柱,蚊虻走牛羊,此之謂也。”
-
272
兒大不由娘
- 成語拼音:
- ér dà bù yóu niáng
- 成語解釋:
- 由:聽從,順從。兒女長大成人,由不得父母做主
- 成語出處: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89回:“別說我是他妗子,我就是他娘,他‘兒大不由娘’,我也管不的他。”
-
273
兒大不由爺
- 成語拼音:
- ér dà bù yóu yé
- 成語解釋:
- 由:聽從,順從。兒女長大成人,由不得父母做主
- 成語出處: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32回:“如今就是你把你大爺叫起來,兒大不由爺,他也管我不住。”
-
274
二卵棄干城
- 成語拼音:
- èr luǎn qì gān chéng
- 成語解釋:
- 卵:雞蛋;干城:捍衛者。比喻因人有小的過失而忽略他的大節
- 成語出處:
- 《孔叢子 居衛》:“今君處戰國之世,選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棄干城之將,此不可使聞于鄰國者也。”
-
275
惡人先告狀
- 成語拼音:
- è rén xiān gào zhuàng
- 成語解釋:
- 指壞人或理虧的人搶先訴說或歪曲事實
- 成語出處:
- 魯迅《兩地書》:“經我強硬的答復,沒法對付,便用最終的毒計,就是以退為進,先發制人,亦即所謂‘惡人先告狀’也。”
-
276
惡事傳千里
- 成語拼音:
- è shì chuán qiān lǐ
- 成語解釋:
- 惡事:壞事,丑事。形容敗壞名譽的事很容易傳開來
- 成語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自古道: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不到半月之間,街坊鄰居,都知得了,只瞞著武大一個不知。”
-
277
惡事行千里
- 成語拼音:
- è shì xíng qiān lǐ
- 成語解釋:
-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壞事卻傳播得極快(含有勸告的意思)。
- 成語出處:
-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六:“所謂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士君子得不戒之乎?”
-
278
二桃殺三士
- 成語拼音:
- èr táo shā sān shì
- 成語解釋:
- 將兩個桃子賜給三個壯士,三壯士因相爭而死。比喻借刀殺人。
- 成語出處:
- 三國 蜀 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
279
法不傳六耳
- 成語拼音:
- fǎ bù chuán liù ěr
- 成語解釋:
- 指極端秘密,不能讓第三者知道。
- 成語出處:
- 《兒女英雄傳》第四回:“這話可法不傳六耳。”
-
280
覆巢無完卵
- 成語拼音:
- fù cháo wú wán luǎn
- 成語解釋:
- 覆:翻倒。翻倒的鳥窩里不會有完好的卵。比喻滅門大禍,無一幸免。又比喻整體毀滅,個體也不能幸存。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
* 五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