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并存的成語 (9個)
-
1
并存不悖
- 成語拼音:
- bìng cún bù bèi
- 成語解釋:
- 指同時存在而不沖突。
- 成語出處:
- 巴金《家》九:“但是風雅的事又怎幺能夠同衛道的精神并存不悖呢?”
-
2
勢不并立
- 成語拼音:
- shì bù bìng lì
- 成語解釋:
- 勢:情勢,狀況;并立:并存。指敵對的雙方不能同時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調和
- 成語出處:
- 《晉書·劉琨傳》:“臣與二虜,勢不并立。”
-
3
狐不二雄
- 成語拼音:
- hú bù èr xióng
- 成語解釋:
- 喻兩雄不可并存。
- 成語出處:
- 《淮南子·說林訓》:“日月不并出,狐不二雄,神友不匹,錳庫不群,鷙鳥不雙。”
-
4
勢不兩立
- 成語拼音:
- shì bù liǎng lì
- 成語解釋:
- 兩立:并存。指敵對的雙方不能同時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調和。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楚策一》:“楚強則秦弱,楚弱則秦強,此其勢不兩立。”
-
5
冰炭不相容
- 成語拼音:
- bīng tàn bù xiāng róng
- 成語解釋:
- 冰:冰塊;炭:炭火;容:接納。比喻兩種對立的事物不能并存
- 成語出處:
- 宋 陸游《寄題李季章侍郎石林堂》詩:“君不見,牛奇章與李衛公,一生冰炭不相容。”
-
6
不同戴天
- 成語拼音:
- bù tóng dài tiān
- 成語解釋:
- 戴:加在頭上或用頭頂著。不愿和仇敵在一個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極深
- 成語出處:
- 《公羊傳 莊公四年》“諱與仇狩也”漢何休注:“《禮》,父母之仇,不同戴天。”
-
7
誓不兩立
- 成語拼音:
- shì bù liǎng lì
- 成語解釋:
- 發誓不跟敵人并存。形容雙方仇恨極深。
- 成語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4回:“瑜曰:'吾與老賊誓不兩立!'孔明曰:'事須三思,免致后悔。'”
-
8
天無二日
- 成語拼音:
- tiān wú èr rì
- 成語解釋:
- 日:太陽,比喻君王。天上沒有兩個太陽。舊喻一國不能同時有兩個國君。比喻凡事應統于一,不能兩大并存。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坊記》:“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
-
9
一棲兩雄
- 成語拼音:
- yī qī liǎng xióng
- 成語解釋:
- 比喻兩雄對峙,勢不并存。
- 成語出處:
- 《韓非子·揚權》:“毋弛而弓,一棲兩雄。一棲兩雄,其斗(喭頁)(喭頁)。”
* 關于并存的成語 形容并存的成語 描述并存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