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五的成語 (704個)

    141

    三番

    成語拼音:
    sān fān wǔ cì
    成語解釋:
    形容次數很多。番:次數;遍數。
    成語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三番次,纏的老和尚急了,說道:‘你是何處光棍,敢來鬧我們!’”
    142

    三墳

    成語拼音:
    sān fén wǔ diǎn
    成語解釋:
    相傳為我國最早的古籍。
    成語出處:
    《左傳·昭公十二年》:“是能讀《三墳》、《典》、《八索》、《九丘》。”
    143

    四分

    成語拼音:
    sì fēn wǔ liè
    成語解釋:
    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團結;不統一。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魏策一》:“魏南與楚而不與齊,則齊攻其東;東與齊而不與趙,則趙攻其北;不合于韓,是韓攻其西;不親于楚,則楚攻其南;此所謂四分裂之道也!”
    144

    十風

    成語拼音:
    shí fēng wǔ yǔ
    成語解釋:
    十天一刮風,天一下雨。形容風調雨順,氣候適宜。
    成語出處:
    宋 陸游《村居初夏》詩:“斗酒只雞人笑樂,十風雨歲豐穰。”
    145

    三江

    成語拼音:
    sān jiāng wǔ hú
    成語解釋:
    ①指東南方的三條江與太湖流域一帶的湖泊。②江河湖泊的泛稱。
    成語出處:
    戰國·魯·尸佼《尸子》下卷:“取玉甚難,越三江湖,至昆侖之山,千人往,百人反,百人往,十人反。”
    146

    十漿

    成語拼音:
    shí jiāng wǔ kuì
    成語解釋:
    典出《列子 黃帝》:“子列子之齊,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驚焉。’‘惡乎驚?’‘吾食于十漿,而漿先饋。’”謂十家賣漿者之中有家爭先送來。本謂賣漿者爭利,后用以比喻爭相設宴款待。
    成語出處:
    典出《列子·黃帝》:“子列子之齊,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驚焉。’‘惡乎驚?’‘吾食于十漿,而漿先饋。’”
    147

    三令

    成語拼音:
    sān lìng wǔ shēn
    成語解釋:
    再三地命令和告誡。令:命令。申:說明。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約束既布,乃設鈇鉞,即三令申之。”
    148

    三年

    成語拼音:
    sān nián wǔ zǎi
    成語解釋:
    載:年。指三年。形容不很長的幾年時間。
    成語出處:
    元 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二折:“也須知俺這三年載,看看衰邁,還有甚精金響鈔,暗暗藏埋。”
    149

    十日一水,日一石

    成語拼音:
    shí rì yī shuǐ,wǔ rì yī shí
    成語解釋:
    比喻作畫構思精密,不輕易下筆。
    成語出處:
    唐·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十日畫一水,日畫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
    150

    伸手不見

    成語拼音:
    shēn shǒu bù jiàn wǔ zhǐ
    成語解釋:
    形容光線非常暗,看不見四周圍的事物。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4卷:“只聽得一陣風過處,天昏地黑,鬼哭神嚎,眼前伸手不見指,一時暈倒了。”
    151

    三牲

    成語拼音:
    sān shēng wǔ dǐng
    成語解釋:
    舊時形容祭品豐盛。后來也形容食物美好。
    成語出處:
    元 高明《琵琶記 蔡公逼伯喈赴試》:“三牲鼎供朝夕,須勝似啜菽并飲水。”
    152

    三山

    成語拼音:
    sān shān wǔ yuè
    成語解釋:
    泛指名山;也指各地。
    成語出處:
    清 曹寅《舟中望惠山舉酒調培山》:“三山岳渺何許?云煙汗漫空竛竮。”
    153

    四體不勤,谷不分

    成語拼音:
    sì tǐ bù qín,wǔ gǔ bù fēn
    成語解釋:
    形容舊時知識分子脫離生產勞動,缺乏生產知識。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微子》:“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谷不分,孰為夫子?'”
    154

    四通

    成語拼音:
    sì tōng wǔ dá
    成語解釋:
    四通八達。形容交通暢達無阻。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夫陳留,天下之沖,四通達之郊地。”
    155

    三湯

    成語拼音:
    sān tāng wǔ gē
    成語解釋:
    見“三湯兩割”。
    成語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0回:“眾人祭畢,陳敬濟下來還禮,請去卷棚內三湯割管待出門。”
    156

    成群

    成語拼音:
    sān wǔ chéng qún
    成語解釋:
    三個一伙;個一群;指幾個人在一起。
    成語出處:
    明 余繼登《典故紀聞》:“三成群,高談嬉笑。”
    157

    十圍

    成語拼音:
    shí wén wǔ gōng
    成語解釋:
    兵力超過敵人十倍就可以包圍它,超過倍就可以攻擊它。
    成語出處:
    《孫子·謀攻》:“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則攻之。”
    158

    三言

    成語拼音:
    sān yán wǔ yǔ
    成語解釋:
    三兩句話。形容言語十分簡短
    成語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7回:“那知一想,才覺長篇累牘,不合體裁,三言語,包括不住,一時竟大為起難來。”
    159

    三智

    成語拼音:
    sān zhì wǔ cāi
    成語解釋:
    比喻用盡心思,多方猜測。
    成語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老娘也不消得三智猜,只一智便猜個十分。”
    160

    三貞

    成語拼音:
    sān zhēn wǔ liè
    成語解釋:
    見“三貞九烈”。
    成語出處:
    夏衍《上海屋檐下》第一幕:“你要他三貞烈,這不是太……”
    * 五的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