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心理的成語 (888個)
-
321
咬牙切齒
- 成語拼音:
- yǎo yá qiè chǐ
- 成語解釋:
- 切齒:咬緊牙齒;表示痛恨。形容憤恨或發狠到極點的神情。
- 成語出處:
- 元 孫仲章《勘頭巾》第二折:“為甚事咬牙切齒,唬得犯罪人面色如金紙。”
-
322
有眼如盲
- 成語拼音:
- yǒu yǎn rú máng
- 成語解釋:
- 雖有眼睛,如同瞎子。指不認識著名人物,或不識大體。
- 成語出處:
- 元·范子安《竹葉舟》第四折:“師父,弟子有眼如盲,只望師父救度咱。”
-
323
永志不忘
- 成語拼音:
- yǒng zhì bù wàng
- 成語解釋:
- 永遠記住,不遺忘。
- 成語出處:
- 冰心《〈兒童文學選〉序言》:“捻軍的失敗,也引起人民無盡的悲憤,他們對起義的英雄們是永志不忘的。”
-
324
志得意滿
- 成語拼音:
- zhì dé yì mǎn
- 成語解釋:
- 志向意愿都得到滿足。形容躊躇滿志的得意情態。
- 成語出處:
- 宋 陸九淵《與劉伯協書》:“當無道時,小人在位,君子在野,小人志得意滿,君子厄窮禍患,甚者在囹圄,伏刀鋸,投荒裔。”
-
325
賊人膽虛
- 成語拼音:
- zéi rén dǎn xū
- 成語解釋:
- 比喻做了壞事的人心里總是不踏實。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71回:“這本是鴛鴦戲語,叫他出來,誰知他賊人膽虛,只當鴛鴦已看見他的首尾了。”
-
326
莊周夢蝶
- 成語拼音:
- zhuāng zhōu mèng dié
- 成語解釋:
- 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
- 成語出處:
- 典出《莊子 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
327
哀而不傷
- 成語拼音:
- āi ér bù shāng
- 成語解釋:
- 哀:悲哀;傷:傷害;妨害;悲痛過分。①感情適度;悲哀而不過度傷心。后用來形容詩歌;音樂等含優雅哀調;卻又感情適度而不過分;具有中和美。②比喻言行適度或無傷大雅。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八佾》:“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
328
黯然傷神
- 成語拼音:
- àn rán shāng shén
- 成語解釋:
- 沮喪的樣子。情緒低沉,心神憂傷。
- 成語出處:
- 清 百一居士《壺天錄》上卷:“篝燈詢母,如秋蝶黯然傷神。”
-
329
不茶不飯
- 成語拼音:
- bù chá bù fàn
- 成語解釋:
- 不思飲食。形容心事重重。
- 成語出處:
- 明 胡文煥《群音類選 》:“霎時間云雨暗巫山,悶無言,不茶不飯,滿口兒何處訴愁煩。”
-
330
悲從中來
- 成語拼音:
- bēi cóng zhōng lái
- 成語解釋:
- 中:內心。指悲傷的感情從內心發出來
- 成語出處:
- 嚴秀《哀吳晗》:“我看了吳晗教授的那一段事跡,不禁廢書而嘆,悲從中來。”
-
331
不動聲色
- 成語拼音:
- bù dòng shēng sè
- 成語解釋:
- 動:變動;聲:說話的聲音;色:臉色。內心活動絲毫沒有在語言和神情上流露出來。形容鎮靜、沉著。也作“聲色不動”、“不露聲色”。
- 成語出處:
- 宋 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
-
332
百感交集
- 成語拼音:
- bǎi gǎn jiāo jí
- 成語解釋:
- 百:形容多;感:感想;情感;交集:指不同的感情同時發生。形容許多感情交織在一起。
- 成語出處:
- 宋 陳亮《龍川集 祭喻夏卿文》:“淚涕橫腮,非以邂逅。百感交集,微我有咎。”
-
333
屏氣斂息
- 成語拼音:
- bǐng qì liǎn xī
- 成語解釋:
- 指因心情緊張或注意力集中,暫止住了呼吸。
- 成語出處: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8回:“瞿耐庵道:‘太太說得是,說得是。’連連屏氣斂息,不敢作聲。”
-
334
暴跳如雷
- 成語拼音:
- bào tiào rú léi
- 成語解釋:
- 暴:急躁;發怒。蹦跳發怒;好像打雷一樣猛烈。
- 成語出處: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嚴貢生越發惱得暴跳如雷。”
-
335
悲喜交集
- 成語拼音:
- bēi xǐ jiāo jí
- 成語解釋:
- 交集:一起出現。悲傷和喜悅的心情交織在一起。也作“悲喜交加”;“悲喜交至”。
- 成語出處:
- 《晉書 王廙傳》:“當大明之盛,而守局遐外,不得不奉贈大禮,聞問之日,悲喜交集。”
-
336
不知好歹
- 成語拼音:
- bù zhī hǎo dǎi
- 成語解釋:
- 不知道好壞。多指不能領會別人的好意。
- 成語出處: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87回:“那婆子不知好歹,又奚落他,打發武松出門。”
-
337
愁腸百結
- 成語拼音:
- chóu cháng bǎi jié
- 成語解釋:
- 憂愁纏結在腸內。
- 成語出處:
- 《敦煌變文集 王昭君變文》:“日月無明照覆盆,愁腸百結虛成著。”
-
338
愁眉不展
- 成語拼音:
- chóu méi bù zhǎn
- 成語解釋:
- 展:舒展。心里憂愁;雙眉緊鎖;不得舒展。形容心事重重的樣子。也作“愁眉緊鎖”。
- 成語出處:
- 唐 姚鵠《隨州獻李侍御》之二:“舊隱每懷空竟夕,愁眉不展幾經春。”
-
339
草木皆兵
- 成語拼音:
- cǎo mù jiē bīng
- 成語解釋:
- 木:樹;皆:全;都是。野草和樹木都像是兵士。比喻軍隊敗退時心虛;把草木都看成為是敵兵。亦形容極度驚恐時發出多疑的錯覺。
- 成語出處:
- 清 曾樸《孽海花》第25回:“大有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之感。”
-
340
大徹大悟
- 成語拼音:
- dà chè dà wù
- 成語解釋:
- 徹:明白;貫通;悟:領會;領悟。最徹底的了解和最深刻的覺悟。佛教或道教指識破本來面目。
- 成語出處:
- 元 鄭德輝《立成湯伊尹耕萃》:“蓋凡升天之時,先參貧道,授與仙訣,大徹大悟以后,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觀元始。”
* 人物心理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