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正式成語 (7973個)
-
241
苦口之藥
- 成語拼音:
- kǔ kǒu zhī yào
- 成語解釋:
- 苦口:口味苦。有療效的藥往往味苦難吃。比喻尖銳的批評,聽起來覺得不舒服,但對改正錯誤很有好處
- 成語出處: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孫奮傳》:“夫良藥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達者能受之。”
-
242
開門見山
- 成語拼音:
- kāi mén jiàn shān
- 成語解釋:
- 打開門就看見山。喻指說話作文;一開始就入正題;不繞彎子。
- 成語出處:
- 宋 嚴羽《滄浪詩話 詩評》:“太白發句,謂之開門見山。”
-
243
空前未有
- 成語拼音:
- kōng qián wèi yǒu
- 成語解釋:
- 前所未有,以前從來沒有的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評國民黨十一中全會和三屆二次國民參政會》:“須知正是在國民黨十一中全會之后,內戰危機是空前未有的。”
-
244
開山鼻祖
- 成語拼音:
- kāi shān bí zǔ
- 成語解釋:
- 比喻一個學術流派、技藝的開創者
- 成語出處:
- 孫犁《關于中篇小說》:“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是中國中篇小說的開山鼻祖。”
-
245
曠世奇才
- 成語拼音:
- kuàng shì qí cái
- 成語解釋:
- 曠世:當代沒有能相比的。指當代少見的奇才。
- 成語出處:
- 明 屠隆《彩毫記 祖餞都門》:“李公曠世奇才,正宜匡扶社稷。”
-
246
開山始祖
- 成語拼音:
- kāi shān shǐ zǔ
- 成語解釋:
- 見“開山祖師”。
- 成語出處: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30回:“你好大膽!沒規矩,沒王法的!犯了這制造局的開山始祖曾中堂曾文正公的諱!”
-
247
立地成佛
- 成語拼音:
- lì dì chéng fó
- 成語解釋:
- 佛家勸善之語;禪宗認為人人都有佛性;只要棄惡從善;立即可以成佛。
- 成語出處: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廣額正是個殺人不眨眼底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248
烈火真金
- 成語拼音:
- liè huǒ zhēn jīn
- 成語解釋:
- 烈火:熊熊大火;猛烈的火。真金不懼火煉;在烈火中可以鑒別出真正的黃金。比喻英雄本色不變;也作“烈火見真金”。
- 成語出處:
-
249
龍口奪食
- 成語拼音:
- lóng kǒu duó shí
- 成語解釋:
- 指莊稼收獲期內于連雨天搶收糧食
- 成語出處:
- 胡正《汾水長流》第18章:“眼看到了這‘龍口奪食’的麥收季節,他的麥地又多,錯一天,就怕把他們到口的麥子耽誤了。”
-
250
冷面寒鐵
- 成語拼音:
- lěng miàn hán tiě
- 成語解釋:
- 比喻公正廉潔,不怕權貴的官員。
- 成語出處:
- 《明史·周新傳》:“敢言詞多所彈頦,貴戚震懼,目為冷面寒鐵。”
-
251
冷熱病
- 成語拼音:
- lěng rè bìng
- 成語解釋:
- 瘧疾。比喻情緒高低不定
- 成語出處:
- 姜樹茂《漁島怒潮》第五章:“可工作起來犯冷熱病,有利向前,沒利靠后,怕得罪人,滿肚子小機器,就是不往正經地方使。”
-
252
冷眼靜看
- 成語拼音:
- lěng yǎn jìng kàn
- 成語解釋:
- 形容從旁冷靜而仔細地觀察。
- 成語出處:
- 唐·徐夤《上盧三拾遺以言見黜》:“疾危必厭神明藥,心惑多嫌正直言,冷眼靜看真可笑,傾懷與說卻為冤。”
-
253
兩眼一抹黑
- 成語拼音:
- liǎng yǎn yī mā hēi
- 成語解釋:
- 瞎眼。比喻對周圍情況一無所知
- 成語出處:
- 王朔《一點正經沒有》:“兩眼一抹黑兩耳不聞窗外事就在文學本體上倒騰先謂語后主語光動詞沒名詞一百多句不點標點看暈一個算一個!”
-
254
蠻不講理
- 成語拼音:
- mán bù jiǎng lǐ
- 成語解釋:
- 蠻:野蠻;粗暴。態度蠻橫;不講道理。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在我們社會里,也有少數不顧公共利益,蠻不講理,行兇犯法的人。”
-
255
謾不經意
- 成語拼音:
- màn bù jīng yì
- 成語解釋:
- 謂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謾,通“漫”。
- 成語出處:
- 明·張居正《乞鑒別忠邪以定國事疏》:“今謂皇上謾不經意,一切委之于臣,何其敢于厚誣皇上邪?”
-
256
滿不在乎
- 成語拼音:
- mǎn bù zài hū
- 成語解釋:
- 滿:全;在乎:在意。完全不放在心上。形容不在意、無所謂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朱自清《執政府大屠殺記》:“區區一條生命,在他們眼里,正和一根草,一堆馬糞一般,是滿不在乎的!”
-
257
迷而知反
- 成語拼音:
- mí ér zhī fǎn
- 成語解釋:
- 迷路后知道回來。比喻有了過失能夠改正
- 成語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袁術傳》:“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
258
迷而知返
- 成語拼音:
- mí ér zhī fǎn
- 成語解釋:
- 迷路后知道回來。比喻有了過失能夠改正
- 成語出處:
- 《宋書 二兇傳 元兇劭》:“所以淹霆緩電者,猶冀弟迷而知返耳。”
-
259
滿腹牢騷
- 成語拼音:
- mǎn fù láo sāo
- 成語解釋:
- 牢騷:抑郁不平之感。一肚子的不滿情緒。形容心情極為抑郁,很不得意。
- 成語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4回:“那里曉得他一腔心事,滿腹牢騷,他正在那里難過,那里還有心腸再叫別人呢。”
-
260
木梗之患
- 成語拼音:
- mù gěng zhī huàn
- 成語解釋:
- 喻客死他鄉,不得復歸故里。
- 成語出處:
- 漢·劉向《說苑·正諫》:“今秦,四塞之國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
* 偏正式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