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義詞的成語 (541個)
-
21
天崩地裂
- 成語拼音:
- tiān bēng dì liè
- 成語解釋:
- 比喻重大的事變。崩:倒塌。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大樹坡義虎送親》:“忽地亂喇的一聲響亮,如天崩地裂,一件東西向前而墜。”
-
22
貪生怕死
- 成語拼音:
- tān shēng pà sǐ
- 成語解釋:
- 貪:貪戀。貪圖生存;懼害死亡。形容為了活命而失去正義的原則。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文三王傳》:“今立自知賊殺中郎曹將,冬日迫促,貪生畏死,即詐僵仆陽病,徼幸得逾于須臾。”
-
23
天誅地滅
- 成語拼音:
- tiān zhū dì miè
- 成語解釋:
- 指為天地所不容而喪命。多用作賭咒語。誅:殺死。
- 成語出處:
- 宋 朱暉《絕倒錄》:“不使丁香、木香合,則天誅地滅。”
-
24
不關痛癢
- 成語拼音:
- bù guān tòng yǎng
- 成語解釋:
- 不關:不相干。比喻切身相關的事情。與自身的利害沒有關系。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回:“這里雖還有兩三個老婆子,都是不關痛癢的。”
-
25
表里如一
- 成語拼音:
- biǎo lǐ rú yī
- 成語解釋:
- 表:外表;里:內心。外表和內心一個樣。外表與內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論、行動和思想完全一致。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行之以忠者,是事實要著實。”宋 朱熹集注:“以忠,則表里如一。”
-
26
避重就輕
- 成語拼音:
- bì zhòng jiù qīng
- 成語解釋:
- 避重:指避開要緊的事;就輕:指抓小事情。避開重要的而揀次要的來承擔。也指回避要害問題;只談無關重要的方面。
- 成語出處:
- 宋 劉摯《忠肅集 侍御史黃君墓志銘》:“民始不以多男為患,父子始不以避重就輕相去。”
-
27
除舊布新
- 成語拼音:
- chú jiù bù xīn
- 成語解釋:
- 布:安排;展開。廢除舊的;建立新的。也作“除舊更新”。
- 成語出處:
- 左丘明《左傳 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西及漢。申須曰:‘彗,所以除舊布新也。’”
-
28
懲前毖后
- 成語拼音:
- chéng qián bì hòu
- 成語解釋:
- 懲:警戒:毖:謹慎;小心。吸取過去失敗的教訓;以后小心;不致重犯錯誤。
- 成語出處:
- 《詩經 周訟 小毖》:“予其懲而毖后患。”
-
29
承前啟后
- 成語拼音:
- chéng qián qǐ hòu
- 成語解釋:
- 承:承接;啟:開創、開始。承接前面的;引出后面的。多用于事業、學問方面。也作“承先啟后。”
- 成語出處:
- 明 朱國禎《涌幢小品 曾有菴贈文》:“公承前草創,啟后規模,此之功德,垂之永永。”
-
30
寵辱不驚
- 成語拼音:
- chǒng rǔ bù jīng
- 成語解釋:
- 寵:寵愛;辱:羞辱。對受寵或受辱都不感到驚訝;即把得失置之度外。也作“不驚寵辱”。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 盧承慶傳》:“承慶嘉之曰:‘寵辱不驚,考中上。’其能著人善類此。”
-
31
承上啟下
- 成語拼音:
- chéng shàng qǐ xià
- 成語解釋:
- 承:承接;啟:引出;開始。承接上面的;并引出下面的。多指文章的結構。也泛指把事業或學問接過來傳下去。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曲禮上》“故君子戒慎”唐 孔穎達疏:“故,承上啟下之辭。”
-
32
出生入死
- 成語拼音:
- chū shēng rù sǐ
- 成語解釋:
- 原指人從出生到死亡。后形容冒生命危險;不顧個人安危。也作“出死入生”。
- 成語出處:
- 先秦 李耳《老子》第50章:“出生入死,生之徒(途)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
33
藏頭露尾
- 成語拼音:
- cáng tóu lù wěi
- 成語解釋:
- 頭藏起來;卻把尾巴露出來了。比喻遮遮掩掩或躲躲閃閃;不肯把真實情況全暴露出來。也作“露尾藏頭”。
- 成語出處:
- 元 王曄《桃花女》第二折:“勸周公莫便生嗔,將酒禮強勒成親,不爭我藏頭露尾,可甚的知恩報恩。”
-
34
東奔西走
- 成語拼音:
- dōng bēn xī zǒu
- 成語解釋:
- 到處奔跑。形容四處奔忙或為某個目的而四下活動。也形容到處逃竄。走:跑。
- 成語出處:
- 元 魏初《沁園春 留別張周卿韻》:“甚年來行役,交情契闊,東奔西走,水送山迎。遙望神州,故人千里。”
-
35
顛倒是非
- 成語拼音:
- diān dǎo shì fēi
- 成語解釋:
- 把對的說成錯的;把錯的說成對的。指善惡不明或故意歪曲事實。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唐太學博士施先生墓志銘》:“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箋注紛羅,顛倒是非。”
-
36
大驚小怪
- 成語拼音:
- dà jīng xiǎo guài
- 成語解釋:
- 指對不足為奇的事情過分驚訝、奇怪。
- 成語出處:
- 宋 朱熹《答林擇之書》:“要須把此事來做一平常事看,樸實頭做將去,久之自然見效,不必如此大驚小怪,起模畫樣也。”
-
37
反敗為勝
- 成語拼音:
- fǎn bài wéi shèng
- 成語解釋:
- 扭轉敗局,變為勝利。
- 成語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6回:“將軍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堅壘,任謗任勞,使反敗為勝,雖古之名將,何以加茲!”
-
38
返老還童
- 成語拼音:
- fǎn lǎo huán tóng
- 成語解釋:
- 反:扭轉;還:回復原來的狀態。扭轉衰老;回復童年。形容衰老的人恢復了青春的健康或精神。
- 成語出處:
- 《云笈七簽》第60卷:“日服千咽,不足為多,返老還童,漸從此矣。”
-
39
翻天覆地
- 成語拼音:
- fān tiān fù dì
- 成語解釋:
- 覆;翻過來。使天地換了位置。形容變化巨大;徹底。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05回:“那時,一屋子人,拉這個,扯那個,正鬧得翻天覆地。”
-
40
功敗垂成
- 成語拼音:
- gōng bài chuí chéng
- 成語解釋:
- 垂:接近;將近。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時候失敗了。多含有惋惜之意。
- 成語出處:
- 《晉書 謝玄傳論》:“廟算有余,良圖不果;降齡何促,功敗垂成。”
* 反義詞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