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義詞的成語 (541個)
-
121
先人后己
- 成語拼音:
- xiān rén hòu jǐ
- 成語解釋:
- 首先考慮別人,然后想到自己。
- 成語出處:
- 《禮記·坊記》:“子云:‘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后己。’”
-
122
謝天謝地
- 成語拼音:
- xiè tiān xiè dì
- 成語解釋:
- 迷信說法;天地神靈主宰著人的一切活動。因此;辦事順利應感謝天地的保佑。后廣泛用來表示順利達到目的或克服了困難時的慶幸或滿意的心情。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方才聽得棺中有聲響,想古人中多有還魂之事,望你復活,所以用斧開棺,謝天謝地,果然重生。”
-
123
喜新厭舊
- 成語拼音:
- xǐ xīn yàn jiù
- 成語解釋:
- 厭:厭惡。喜歡新的;厭棄舊的。多指用情不專一。
- 成語出處: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不怕你有喜新厭舊的心腸,我自有移星換斗的手段。”
-
124
有備無患
- 成語拼音:
- yǒu bèi wú huàn
- 成語解釋:
- 備:防備;患:患難;災禍。事先有防備就可能避免災禍。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十一年》:“《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
125
揚長避短
- 成語拼音:
- yáng cháng bì duǎn
- 成語解釋:
- 揚;發揮;避:回避;避開。發揚長處;避開短處。
- 成語出處:
- 秦牧《漫記端木蕻良》:“選擇這樣一個題材來寫作,既揚長避短,也施展了抱負。”
-
126
由此及彼
- 成語拼音:
- yóu cǐ jí bǐ
- 成語解釋:
- 此:這;這個;彼:那個。由這一現象聯系到那一現象。指分析事物不能孤立地看一種現象;而應把復雜事物聯系起來進行全面考察;層層深入。
- 成語出處: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6回:“遇著通曉之人,就虛心請問,由此及彼,銖積寸累,自然日有進益。”
-
127
陰差陽錯
- 成語拼音:
- yīn chā yáng cuò
- 成語解釋:
- 比喻由于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錯。
- 成語出處:
- 清 曾樸《孽海花》第34回:“真是談督的官運亨通,陰差陽錯里倒被他糊里糊涂的撲滅了。”
-
128
陰錯陽差
- 成語拼音:
- yīn cuò yáng chā
- 成語解釋:
- 原為陰陽家術語;指把陰和陽搞錯了。現比喻各種偶然的因素湊在一起而造成差錯。
- 成語出處:
- 明 阮大鋮《燕子箋 轟報》:“攤開紙條,把解狀元怎陰錯陽差報。”
-
129
陽奉陰違
- 成語拼音:
- yáng fèng yīn wéi
- 成語解釋:
- 陽:表面;奉:奉行;遵守;陰:背后;暗里;違:違背。表面上遵從;暗地里違背。
- 成語出處:
- 明 范景文《革大戶行召募疏》:“如有日與胥徒比,而陽奉陰違,名去實存者,斷以白簡隨其后。”
-
130
眼高手低
- 成語拼音:
- yǎn gāo shǒu dī
- 成語解釋:
- 眼高:眼界高;手低:指辦事能力低。形容要求的標準高;但實際工作能力低。
- 成語出處:
- 清 陳確《與吳仲木書》:“譬操觚家一味研窮休理,不輕下筆,終是眼高手生,鮮能入彀。”
-
131
異口同聲
- 成語拼音:
- yì kǒu tóng shēng
- 成語解釋:
- 異:不同。不同的嘴說出同樣的話。形容人們的說法完全一致。也作“異口同音”。
- 成語出處:
- 晉 葛洪《抱樸子 道意》:“左右小人,并云不可,阻之者眾,本無至心,而諫怖者,異口同聲。”
-
132
有口無心
- 成語拼音:
- yǒu kǒu wú xīn
- 成語解釋:
- 嘴里有啥說啥;心里卻沒有什么。
- 成語出處:
- 明 于謙《擬吳儂曲》:“憶郎直憶到如今,誰料思深戀亦深;刻木為雞啼不得,原來有口卻無心。”
-
133
有名無實
- 成語拼音:
- yǒu míng wú shí
- 成語解釋:
- 光有虛名;并無事實。指實際上并不是那么好。
- 成語出處:
- 《國語 晉語八》:“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無以從二三子,吾是以憂,子賀我何故?”
-
134
異曲同工
- 成語拼音:
- yì qǔ tóng gōng
- 成語解釋:
- 異:不同的;曲:曲調;工:工巧;精致。不同的曲調;卻同樣的美妙。比喻事物的內容或形式雖然不一樣;但卻是同樣的出色。也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樣好的效果。也作“同工異曲。”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進學解》:“子云相如,同工異曲。”
-
135
以弱勝強
- 成語拼音:
- yǐ ruò shèng qiáng
- 成語解釋:
- 憑弱小的力量戰勝力量強大的。
- 成語出處:
- 鄧小平《我們有信心把中國的事情做得更好》:“抗日戰爭打了八年,抗美援朝打了三年,我們有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傳統。”
-
136
有始無終
- 成語拼音:
- yǒu shǐ wú zhōng
- 成語解釋:
- 有開始;沒有結尾。指做事不能堅持到底。
- 成語出處:
- 漢 揚雄《法言 孝至》:“或問:‘德有始而無終與有終而無始也,孰寧?’”
-
137
有天無日
- 成語拼音:
- yǒu tiān wú rì
- 成語解釋:
- 比喻社會非常黑暗,沒有公道。
- 成語出處:
- 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二折:“元來個梁山泊有天無日。”
-
138
有頭無尾
- 成語拼音:
- yǒu tóu wú wěi
- 成語解釋:
- 只有開頭;沒有結尾。指說話做事不完整。
- 成語出處:
- 宋 朱熹《朱子語類》:“若是有頭無尾底人,便是忠也不久。”
-
139
洋為中用
- 成語拼音:
- yáng wéi zhōng yòng
- 成語解釋:
- 有分析、有批判地吸收外國的有用的東西;為我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服務。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對中央音樂學院的意見的批示》:“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
140
陰陽怪氣
- 成語拼音:
- yīn yáng guài qì
- 成語解釋:
- 形容態度怪癖,冷言冷語,不可捉摸。
- 成語出處:
- 曹禺《北京人》第二幕:“他們哪一個是想順我的心?哪一個不是陰陽怪氣?”
* 反義詞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