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復句式 (1654個)

    141

    差以毫厘,謬以千里

    成語拼音:
    chā yǐ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成語解釋:
    差:相差;毫厘:很小的計量單位;謬:同“繆”。開始時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司馬遷傳》:“故《易》曰:‘差以毫厘,謬以千里。’”
    142

    差以毫厘,失之千里

    成語拼音:
    chā yǐ háo lí,shī zhī qiān lǐ
    成語解釋:
    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成語出處:
    《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繆以千里。’”
    143

    吃一塹,長一智

    成語拼音:
    chī yī qiàn,zhǎng yī zhì
    成語解釋:
    塹:壕溝,比喻困難、挫折。受一次挫折,增長一分見識。
    成語出處:
    明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書 與薛尚謙書》:“經一蹶者長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為后日之得。”
    144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成語拼音:
    chǐ yóu suǒ duǎn,cùn yóu suǒ chánɡ
    成語解釋:
    短:不足,長:有余。比喻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彼此都有可取之處。
    成語出處: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145

    出于水火,登之衽席

    成語拼音:
    chū yú shuǐ huǒ,dēng zhī rèn xí
    成語解釋:
    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從水火中拉出來放到床上。比喻解救危難中的人們
    成語出處:
    章炳麟《致南京參議會論建都書》:“國維四固,安于泰山,出于水火而登之衽席,則其幸耳。”
    146

    此一時,彼一時

    成語拼音:
    cǐ yī shí,bǐ yī shí
    成語解釋:
    此:這;彼:那。時間不同,情況有了變化,不能相提并論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下》:“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
    147

    蟬翼為重,千鈞為輕

    成語拼音:
    chán yì wéi zhòng,qiān jūn wéi qīng
    成語解釋:
    把蟬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萬斤的重量看成是親輕的。喻指是非顛倒,真偽混淆。
    成語出處: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卜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148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成語拼音:
    chéng yě xiāo hé,bài yě xiāo hé
    成語解釋:
    蕭何:漢高祖劉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蕭何,敗事也由于蕭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一個人造成的。
    成語出處:
    宋 洪邁《容齋續筆 蕭何紿韓信》:“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語。”
    149

    重足而立,側目而視

    成語拼音:
    chóng zú ér lì,cè mù ér shì
    成語解釋:
    重足:雙腳并攏;側目:斜著眼睛。形容畏懼而憤恨的樣子。
    成語出處:
    《史記·汲鄭列傳》:“今天下重足而立,側目而視矣。”
    150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成語拼音:
    chā zhī háo lí shī zhī qiān lǐ
    成語解釋:
    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成語出處:
    《禮記 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繆以千里。’” 《魏書 樂志》:“但氣有盈虛,黍有巨細,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151

    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成語拼音:
    chā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成語解釋:
    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過猶不及”宋 朱熹集注:“夫過不及,均也。差之毫厘,繆以千里。”
    152

    藏諸名山,傳之其人

    成語拼音:
    cáng zhū míng shān,chuán zhī qí rén
    成語解釋:
    諸:之于的合音;傳:傳布流傳;其人:同道。把著作藏在名山,傳給后來志趣相投的人
    成語出處:
    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仆誠以著此書,藏諸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
    153

    吃著碗里,瞧著鍋里

    成語拼音:
    chī zhe wǎn lǐ,qiáo zhe guō lǐ
    成語解釋:
    比喻貪心不足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6回:“那薛老大也是‘吃著碗里,瞧著鍋里’的,這一年來的時候,他為香菱兒不能到手,和姑媽打了多少饑荒。”
    154

    成則為王,敗則為寇

    成語拼音:
    chéng zé wéi wáng,bài zé wéi kòu
    成語解釋:
    指在爭奪政權的斗爭中,成功的人稱王稱帝,失敗的人被稱寇賊。成功者權勢在手,無人敢責難,失敗者卻有口難辯
    成語出處:
    孫中山《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之演講》:“中國歷史上有一習慣,所謂成則為王,敗則為寇,但近代文明國家,不是如此。”
    155

    成則為王,敗則為賊

    成語拼音:
    chéng zé wéi wáng,bài zé wéi kòu
    成語解釋:
    舊指成功了就是合法的,失敗了就是非法的。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平妖傳》第31回:“單槍匹馬領三軍,成則為王,敗則為賊。”
    156

    成則為王,敗則為虜

    成語拼音:
    chéng zé wéi wáng,bài zé wéi lǔ
    成語解釋:
    舊指在爭奪政權斗爭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稱帝稱王;失敗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稱為俘虜。含有成功者權勢在手,無人敢責難,失敗者卻有口難辯的意思。
    成語出處:
    元 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五折:“我成則為王,敗則為虜,事已至此,惟求早死而已。”
    157

    成者為王,敗者為賊

    成語拼音:
    chéng zhě wéi wáng,bài zhě wéi zéi
    成語解釋:
    成:完功,成就;賊:盜賊。指成功了就可以稱王,失敗了就被稱為盜賊
    成語出處:
    魯迅《華蓋集續編·談皇帝》:“君民本是同一民族,亂世時,‘成者為王,敗者為賊’,平常是一個照例做皇帝,許多個照例做平民。”
    158

    持之有故,言之有理

    成語拼音:
    chí zhī yǒu gù,yán zhī yǒu lǐ
    成語解釋:
    持:持論,立論;故:根據。立論有根據,講話有道理
    成語出處:
    戰國·趙·荀況《荀子·非十二子》:“縱情性,安恣睢,禽獸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
    159

    朝中有人好做官

    成語拼音:
    cháo zhōng yǒu rén hǎo zuò guān
    成語解釋:
    朝:朝廷。指因有權勢的人做靠山就能得到重用
    成語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3回:“恰恰的被一個旁不相干的有心人聽見了,倒著實的在那里關切,正暗合了‘朝中有人好做官’那俗語。”
    160

    澹泊明志,寧靜致遠

    成語拼音:
    dàn bó míng zhì,níng jìng zhì yuǎn
    成語解釋:
    澹泊:不追求名利;寧靜:心情平靜沉著。不追求名利,生活簡樸以表現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穩沉著,專心致志,才可有所作為。
    成語出處:
    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是故非澹漠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復句式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